全程導醫網 徐州疾控:“確診新冠肺炎,檢測病毒樣本是關鍵一步。我們必須用最快速度‘揪’出病毒,避免感染進一步擴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副科長杜陽光說,疫情沒有結束,就要一直戰斗。
2月16日凌晨3點42分,2月13日凌晨2點27分,2月12日凌晨2點59分……翻看杜陽光的微信朋友圈,你會發現,很多次,他會在萬籟俱寂的時刻留下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條空蕩的馬路,記錄的是他每一次從實驗室出來后的窗外街景。事實上,杜陽光與新冠病毒肺炎的正面交鋒早已開始。
從1月24日大年三十至今,他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中間甚至連著4天4夜吃住在單位。記不清有幾次跟妻子說要“回家吃飯”,結果全都沒兌現。1月30日下午3點多,他忙完手頭工作回趟家,啥也沒干,倒頭就睡,一直睡到5點。隨后,他趕回單位參加會議,結束后發現送來的樣本多了一倍,當即放棄休息,扎進實驗室支援當天值班的同事,一直干到次日清晨6點半。
高強度只是疾控檢驗人員工作的一個側面;時刻與病毒交戰的他們,面臨的高風險與高難度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為保證環境及個人安全,檢驗人員采用的是三級個人防護。穿戴厚厚的防護服步驟繁瑣,“全副武裝”需要用時10分鐘以上,一個獨立標本檢測通常5小時才能完成。病毒核酸的提取過程異常復雜,稍有不慎就會失敗。時間久了,護目鏡會變得模糊,給實驗增添難度,這個時候,杜陽光悶在厚重的防護服里只能凝神靜氣、瞪大眼睛,精細操作每一個步驟。
每次從實驗室核心區走出來,需在專門的緩沖區消毒。“渾身上下都要噴灑含氯消毒劑,頻繁消毒的話,對眼睛和喉嚨有刺激作用,需要很長時間緩解。”
從專業角度來看,這種泡在實驗室里的“煎熬”,一個人能堅持4個小時就算是極限。但在疫情之下,杜陽光和同事卻一次次打破極限。只要有疑似病例樣本送到,不管什么時間,杜陽光都會立即檢測、復核、報告;實驗室出來后顧不上休息,迅速沖進辦公室部署下一步工作。
作為檢驗科副科長,杜陽光身先士卒、主動擔當。為保證打贏持久戰,他將應急檢驗團隊分成三組,安排輪班輪休,可他在“強制”別人休息的時候,又主動把大量工作留給自己。“他不是鐵人,他也需要休息,可當團隊遇到困難時,他一定會出現在現場。”同事如是說。
“早一分鐘確診,就能減少傳播,我們寧愿自己多忙一些,也不想讓別人多等一分鐘。” 這是杜陽光奔忙無休的理由,也是徐州疾控全體檢驗人員的心聲。
徐報融媒記者 王任飛 轉自都市晨報 2020.3.4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