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移動支付、預約掛號、網上約車……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化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卻也讓老年人常常感到尷尬。不少老年人由于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遭遇諸多不便。如何讓老年人跨越這道“數字鴻溝”,享受智慧生活,徐州有了新政策!
我市啟動老年智能技術運用專項普及培訓
4月14日上午,我市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專項培訓啟動儀式在云泉山莊隆重舉行,老年智能手機授課志愿者培訓班同時開班,這標志著我市老年智能技術運用專項普及培訓實施工程已全面啟動。市老領導肖俊、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彌雷、市老齡協會會長周宏益出席啟動儀式,各縣(市)區衛健委、老齡協會負責人,以及參加培訓的志愿者80余人參加活動。
2021年計劃完成培訓10萬人次
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彌雷在開班儀式上講話。他指出,組織實施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專項普及培訓,是貫徹落實國辦和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切實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際行動,是老齡系統聯系實際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舉措,也是今年老齡工作開新局、轉作風、辦實事的一項硬指標、硬任務。為幫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享受智慧生活,市衛健委、老齡協會4月初聯合出臺了《關于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相關問題的通知》,對培訓的目標任務、培訓內容、方法步驟、時限要求等作出具體規定。他要求全市各縣(市)區衛健委、老齡協會形成一盤棋,強化互動協作、制定培訓方案、落實場地設施,整合教學資源,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以簡單實用為原則,就近對轄區老年人集中進行智能技術培訓,同時拓寬學習途徑,動員親友子女互教互學,做到“應培盡培”,爭取用5個月時間達到市級培訓志愿者骨干60名、各縣(市、區)擁有本地志愿者60名、主城區完成4萬人次、全市完成總計10萬人次的培訓目標。
面廣量大的老年智能技術培訓工作,需要更多熱心志愿者的參與,同步啟動的老年智能手機授課志愿者培訓班,就是專門為培訓基層授課講師開設的。參加培訓的60名志愿者分別來自11個縣(市)區基層協會和養老機構,他們熱心老年公益,擅長組織活動,學習意愿較強,能夠帶動更多志愿者組建各類學習型社團,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面向全市老年人開展智能技術應用培訓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是推進老齡工作的一支骨干力量。
張彌雷在講話中對志愿者培訓寄予厚望,他建議采取波浪式遞進的方式,先培訓相對年輕、基礎較好、愿意學習的老年群體,并登記造冊組成示范志愿者團隊,然后再一批一批擴大培訓成果;對學習能力較弱的老年人,可采用小班教學或個別輔導形式,引導和幫助他們學習、掌握智能技術,使其更好的融入智能社會。他要求各地積極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及時宣傳夫妻共同學、全家互動學、群主帶著學、服務窗口引導學、社區和養老站點普及學的典型事例,充分利用老齡工作信息這個陣地,加大宣傳力度,及時交流好的經驗做法。
掛號就醫、掃碼付費、交通出行……讓老年人共享智慧生活
為達到預期培訓效果,市衛健委、市老齡協會專門委托徐州工程學院重點針對老年人健康碼使用、交通出行、掛號就醫、親友聯絡、掃碼付費等日常生活應用,以及預防網絡電信詐騙、保護個人信息隱私等問題,開發了一套通俗易懂的視頻課件。為加深理解記憶,提高學習效率,還特意設計了一份手機簡易操作流程圖表,便于老年人在培訓結束后日常復習,牢固掌握學到的技能。培訓班上,授課教師通過PPT課件,著重對手機的基本設置、微信支付、網上購物等基礎性操作進行講解演示,大學生志愿者手把手地指導聽課者實踐操作,并協助建立了微信交流群,供大家遇到問題隨時學習切磋。培訓現場,志愿者聽得認真,練得有趣,熱情洋溢,互動不斷。
52歲的志愿者劉敏來自云龍區漢風街道,她說,能夠成為一名老年智能手機授課志愿者是一件很光榮、很有意義的事情。通過這次培訓,自己操作智能手機已經得心應手,但如何教會老年人使用,并且教得快、教得好,還必須再下一番功夫。自己回去后一定細心揣摩,認真練習,爭取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授課講師。
市衛健委老齡健康處處長王娜表示,操作智能手機對年輕人而言比較簡單,但卻是很多老年人邁不過去的“數字鴻溝”。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和熱心市民參與其中,奉獻愛心,如果有智能技術輔導方面的特長可以申請成為一名志愿者,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免費學用智能手機上門服務。
市老齡協會熱線:83715655將提供老年人、志愿者報名方面的咨詢服務。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