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
在給臨床交叉配血時
最害怕漏檢哪一種抗體
那一定是Kidd血型抗體!

Are you kidding me?
I’m not kidding.
有人說Kidd血型抗體是“鬼魅”抗體,有人說它“神龍見首不見尾”,有人說它是善于隱身的“殺手”......
接下來我們一起去探秘Kidd血型系統的前世今生。

1951年,一位美國女士Kidd的第六個孩子,名叫John Kidd,發生了新生兒溶血病。Allen醫生在這位母親的血清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血型抗體,按照慣例,應該以該母親名字首字母命名該抗體。但由于當時K已經被Kell血型占領,就以John Kidd的開頭大寫字母將這個新的血型抗體命名為抗JKa抗體。新發現的血型就以這位母親之名命名為Kidd血型。

1953年,Plaut等在英國發現相對應的抗體抗Jkb。
1959年,Pinkertion等發現第三種Kidd血型抗體——抗-JK3,JK3抗原存在于JK(a-b-)以外的所有紅細胞上。
Kidd血型系統雖然“臭名昭著”,卻很簡單,JKa和JKb是Kidd血型系統的一對等位基因,以共顯性等位基因的方式進行遺傳。它一共才3個抗原:JKa、JKb和JK3。
根據紅細胞上JKa和JKb的分布,Kidd血型可以分為JK(a+b-)、JK(a-b+)、JK(a+b+)和JK(a-b-)。

在不同種族中,Kidd血型分布有一定差異。白種人和黑人中JKa基因頻率較高,JKb基因略少。東方人中Jkb基因一般高于JKa。
JK(a-b-)血型是比“熊貓血”更稀有的血型,它在漢族人群的頻率低于萬分之一,而“熊貓血”在漢族人群的頻率為千分之四,屬于罕見血型。
JK(a-b-)紅細胞的篩選十分有趣,它可以用我們常見的“花肥”——尿素來篩選。因為Kidd糖蛋白是紅細胞尿素轉運子,在2M的尿素溶液中,帶有常見Kidd抗原的紅細胞在1分鐘內會溶血,而JK(a-b-)紅細胞至少需要30分鐘才發生溶血,根據這一特點,可以用尿素篩選JK(a-b-)紅細胞。
Kidd血型抗體性格古怪,一般很難被檢測,這種抗體具有在血漿中能迅速下降到很低或者不能檢測的水平,但又會引起嚴重和致命的立即型輸血反應,因此被認為是一個殺傷力強又善于隱身的“忍者”。
如果受血者體內存在Kidd血型抗體,又正好輸注了含有相對應抗原的紅細胞,受血者可能會發生急性的溶血反應,具體表現為寒戰、發熱、血紅蛋白尿、低血壓、背部疼痛、伴少尿的腎功能衰竭等。

那平時輸血工作中怎么加強Kidd血型抗體的檢測呢?
1)由于Kidd血型抗體善于隱身,對于檢測出Kidd血型抗體的受血者一定要做好備案。每次輸血時,不管受血者體內是否能檢測出該抗體,輸血時都要規避該抗體相對應的抗原。
2)對有多次輸血史或妊娠史的受血者,懷疑其體內含有Kidd血型抗體時,可以用酶法檢測,JKa、JKb和JK3抗原經酶處理紅細胞后,可增強與Kidd血型抗體的反應。(李艷)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