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內耳疾病覆蓋全球15億患者,主要包括聽功能障礙 (HL)、耳鳴、眩暈等平衡障礙以及中樞聽覺平衡覺系統損傷等。然而,內耳組織存在血迷路屏障(BLB),極大限制了靜脈無創藥物遞送治療耳科疾病的臨床應用。
2022年6月10日,徐醫附院江蘇省人工聽覺工程實驗室時晰副教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國家耳鼻咽喉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楊仕明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林堅教授及軍事醫學科學院(北京藥理毒理研究所)鐘武教授,在北京京安常德大數據平臺支持下,共同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8,2022年瞬時影響因子高達37)在線發表題為“LDL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 (LRP1), a novel target for opening the blood-labyrinth barrier (BLB)”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一種在構成BLB(基底血管,SV,SGN區域血管內皮細胞)、BBB(中樞聽皮層血管內皮細胞)及外周、中樞聽覺系統關鍵神經細胞(HC, SGN)中均有表達的新型受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1,LRP1),該分子可通過受體介導的胞吞效應實現其配體及裝載的藥物分子的跨屏障轉運效應。
因此該研究借助噬菌體展示技術,進一步優化篩選了一條具備跨BLB功能的新型內耳靶向肽(IETP2),并證實與LRP1配體結合效率顯著優于同類配體分子,隨后分別將熒光染料(羅丹明或cy5.5),核磁增強分子(Gd-DOTA),抗炎小分子化合物(姜黃素,curcumin)共計四種不同小分子物質,分別采用化學偶聯方法與IETP2形成共價結合,證明借助IETP2-LRP1系統,能夠實現上述小分子物質的高效內耳轉運。上述結果,充分印證靶向LRP1實現跨BLB的內耳遞送效應或將有望成為內耳無創藥物遞送通用策略,有望解決目前內耳相關的各類疑難疾病無藥可用的世界性醫學難題,預期將使全球數億內耳疾病患者受益。
近年來,江蘇省人工聽覺工程實驗室圍繞感音神經性性耳聾的發病機理及治療策略做了一系列探索工作,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2021屆畢業生趙澤祺博士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 9.229)發表了題為“ROS-Responsive Nanoparticle as a Berberine Carrier for OHC-Targeted Therapy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的研究論文。2022屆畢業生李雅蘭博士題為“Sestrin 2 deficiency exacerbates noise-induced cochlear injury through inhibiting ULK1/Parkin-mediated mitophagy”的研究論文現已被《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IF=8.401)雜志正式錄用。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