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保健康,防重癥,發動全院力量嚴守“呼吸關口”,盡可能讓更多患者得到救治。
伴隨著新冠病毒感染第一波高峰期的到來,又時值隆冬,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陡增。為全力做好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徐州市中心醫院積極擴增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病區,全院上下一盤棋保障群眾健康。
全院統籌,醫護在奮力前行
“患者血氧不穩定,呼吸弱,需要立刻搶救。”“好,馬上到!”“我這里是神經內科,13床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氧飽和度下降到70%,是否上呼吸機,請求緊急會診!”“好,就來!”……隨著去年12月新冠病毒感染第一波高峰期襲來,我院就診量陡增。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成為了院內醫療的前線主力,既要參與管控關口前移的診療工作,又要到急診參與就診患者的疏解分流。“只要患者平安,一切辛苦和堅守都值得。”對于像陀螺一樣在臨床一線連軸轉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來說,幫助危急重癥患者闖過生死關是他們所有人的職業使命。

連日以來,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也陸續感染新冠病毒,大多數醫護人員被迫放緩了腳步,咳嗽聲也成了他們之間獨特的打招呼方式,但他們輕傷不下火線,“我已經退燒了,隨時可以到崗!”“沒事,下個班我可以繼續上。”“我挺過來了,申請立刻上班!”……去年12月9日至今,大家都在堅守,像接力賽一樣,一棒接一棒奮力前行。

“病區需要支援”“患者劇增,我們人手不足”……面對困難,根據院黨委統籌部署,院防新辦迅速集結培訓、輪訓全院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支援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胸外科醫生參與到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門診診療中,心臟外科、神經內科、胸外科、腫瘤內科、風濕科、肝膽胰脾外科、內分泌科、骨科等專業醫生和近80名護士被調配充實到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病區救治工作中;各職能部門也通力合作,及時協調重癥患者轉入、轉出等事宜,以一股溫暖且堅實的力量,保障患者的醫療救治。
全院打通“同質化”診療
要提高患者的救治率,首先要滿足必要的床位和硬件設施。院黨委提前謀劃,整合全院資源,動態調整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患者的收治病區,在原有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一病區、二病區、三病區以及新城分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病區的基礎上,將鄰近的胸外科病區擴容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四病區,共開放近400張床位。同時,根據患者基礎病甄別、分類收入相應的專科病區,切實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武主任,今天講課的內容能不能分享一下?”2022年12月29—31日,徐州市中心醫院連續3天面向全院醫生開展新冠救治相關知識專題線上培訓。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學科帶頭人武焱旻作為此次線上培訓的主講人,實時解讀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政策,分享新冠病毒感染最新診療方案,針對新冠患者的治療和管理、復陽和再次感染、醫護人員防護等方面進行授課,全面提升臨床醫護人員新冠救治能力。醫院成立了新冠救治院內巡診專家組,由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牽頭,聯合胸外科、腫瘤內科、神經內科、中醫科、介入科等專業力量會診、指導全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醫療群內大家還相互間分享學習體會、介紹救治經驗。讓患者在不同科室都能放心地得到“同質化”診療服務。

“在收治的危重癥患者中,相當一部分出現血氧飽和度低,入院時呼吸困難的癥狀,這些患者經過高流量氧療和俯臥位通氣治療,氧合情況能迅速改善,脫離危險。”武焱旻介紹,在院黨委的有力領導下,全院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等儀器設備“一個庫”,哪里需要就調配到哪里,保障患者安全。
全力以赴,患者安全最重要
“科室每天高負荷運轉。”武焱旻說,每天查房、門診、會診、搶救……科室的醫護人員應在盡在。除了診治本科室的患者,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醫生還要兼顧全院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的診療。針對需要救治的住院患者,科室醫生堅持為每一位病患制定“一患一方案”,“只有反復研究患者的病情變化,仔細對比、分析之前的數據,才能提出正確、恰當的診療方案。”

2022年12月21日晚,既往有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69歲的李先生退燒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收治到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氧飽和度只有60%,心率130次/分鐘,呼吸頻率35次/分鐘。“上呼吸機,對癥支持治療!”患者剛上呼吸機時非常關鍵,醫護人員每隔半小時會去床邊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查看監測數值,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及時調整機器參數改善氧合。4個多小時后,老人的氧飽和度終于回到90%以上,轉危為安。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人深感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渺小,但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守望相助定能奮力跑出醫療救治加速度,為健康加油!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