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為進一步提升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診療水平,推動多學科協作模式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2025年5月16日,徐醫附院感染性疾病科潘修成教授聯合介入科許偉主任組織召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多學科診療(MDT)討論會。本次會議匯聚了感染性疾病科、介入科、急診科、消化內科、普外科、影像科等多學科的專家,旨在通過多學科協作模式實現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規范診療及管理。

40歲男性患者曹某,有乙肝肝硬化病史9年,未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本次因黑便入院,入院前血紅蛋白108g/L,門靜脈CTV示肝硬化、門靜脈增寬、脾大。入院后10min出現大量嘔血約1300ml,血紅蛋白下降至30g/L,予止血、抗休克等治療;經介入科、消化內科、普外科、ICU等多學科緊急會診,由介入科許偉主任團隊緊急行食管胃底靜脈栓塞術,病情快速好轉,目前規律門診復查。此次搶救展現了現代醫療多學科協作(MDT)模式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伴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等急危重癥救治中的關鍵作用。
門靜脈高壓癥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門靜脈系統壓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最常見的病因為各項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臨床表現常見為腹水,食管胃靜脈曲張,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EVB),肝性腦病,其中EVB死亡率最高。門靜脈高壓所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科藥物等治療效果不佳,可行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有效降低門靜脈壓力,控制出血。內鏡治療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一線治療方法,在出血控制后盡早進行內鏡下套扎或硬化劑注射治療,以預防再次出血;對于藥物和內鏡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門體分流術、斷流術等,但手術風險較高,需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綜合考慮患者的肝功能、門靜脈壓力等因素,評估手術的可行性。
多學科團隊的聯合會診,可以充分利用各科室特點與優勢,綜合考慮患者門靜脈高壓癥的病因、病期、肝功能分級、合并癥、多器官功能等情況,甄別出門靜脈高壓不同時期TIPS的適宜人群,從而制訂出更為高效合理的診療流程及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徐醫附院急診內科王厚清主任表示,對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伴食道胃底靜脈破裂大出血患者來說,急救中心是他們病情危急時的第一站,急診醫務人員會立即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建立靜脈通道、輸血補液等緊急處理,同時通知MDT 團隊的相關專家進行會診,然后根據多學科會診意見,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的介入治療、內鏡治療或手術治療。
徐醫附院東院區管委會主任徐凱對開展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診療MDT活動給予了肯定,指出要將MDT診療模式常態化,借助多學科的力量,制定安全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實現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及時、安全、高效”救治,真正做到為危重癥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