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為深入落實醫院“學習提升年”要求,推動臨床研究與學科建設深度融合,6月26日,徐醫附院舉辦“醫創享?菁英薈”大講堂(第七期)暨“學習提升?醫院臨床研究提升”專題講座。本次活動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以《臨床研究促進學科高質量發展》為題分享臨床研究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徐州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徐醫附院黨委書記呂凌致辭。臨床研究院院長袁峰主持。院領導,各科主任、職能部門負責人、青年人才聯合會成員,醫科大學各教學醫院臨床科研人員以及研究生300余人參會。
呂凌在致辭中指出,醫院近年來將臨床研究作為重點工作推進,已初步構建起臨床研究體系。他高度評價了王擁軍教授在臨床研究領域的學術成就與行業影響力,強調本次講座對醫院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指導意義,期待通過高端學術交流推動醫院科研工作邁上新臺階。
王擁軍教授以北京天壇醫院三次戰略轉型為脈絡,闡述天壇醫院構建的“一個核心目標、兩科兩所、四院一聯盟和六個支撐平臺”的研究網絡,以“基礎研究-臨床試驗-臨床指南-臨床實踐”全過程發展思路為指引,從五個維度深入構建國際化臨床研究生態體系:培育卓越PI、臨床研究平臺建設、國內和國際化寫作網絡、基礎-臨床-轉化一體化研究體系、臨床需求導向的研究方向,形成特色鮮明的臨床研究范式。此外,王擁軍教授分享了其在2025年國際卒中大會中的獲獎匯報《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30年:證據的力量》,系統回顧了團隊在該領域三十年來的重大進展,以“CHANCE”系列研究為例,生動闡釋中國如何在國際腦血管病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歷程。針對傳統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藥物依賴進口的行業難題,團隊推動我國實現自主研發突破;在AI輔助下將靜脈溶栓時間窗由4.5小時拓展至24小時,為全球卒中患者開辟更長救治黃金期。談及科研團隊建設時,王擁軍教授以“想走得快,一人走;想走得遠,一起走”為核心理念,通過團隊在科研攻堅中的協同案例,強調臨床研究對多學科協作的內在需求。他提出的“凝聚團隊力量”發展思路,為我院科研團隊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
互動交流環節,圍繞我院臨床研究人員提出的“天壇臨床科學家培育計劃”相關問題,王擁軍教授指出,優秀的臨床研究者,既要具備扎實的臨床知識功底,也需掌握從研究設計、數據采集分析到成果轉化等全鏈條研究能力。基于這一培養理念,天壇醫院構建了該課程體系,并詳細闡釋了模塊化課程設置以及培訓機制等,并邀請我院與天壇醫院共建聯合培訓項目,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此外,王擁軍教授還圍繞基礎與臨床研究協作機制、大數據深度應用等議題,與現場人員深入交流,強調以臨床研究推動醫學進步的核心路徑。
此次講座不僅是王擁軍教授團隊多年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更通過戰略轉型實踐、科研范式創新與國際化協作經驗,全方位呈現中國醫學團隊在國際學術舞臺的創新實力與卓越風采。徐醫附院將以此次講座為契機,深度借鑒先進經驗,持續深化臨床研究實踐,加速高水平成果產出與國際學術對話,讓科研創新真正成為提升診療水平、守護人民健康的核心驅動力,奮力開創醫院臨床研究與學科建設新局面。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