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據調查,87.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相信中醫”。不過,有趣的是,調查中僅有27.7%的人聲稱,“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醫”。 8月9日,南京持續高溫,前來選購中藥消暑茶的市民絡繹不絕,藥房加緊配藥。 不久前,網絡上掀起的一次簽名征集活動,把長期無人問津的中醫中藥一下子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時間,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公眾,都紛紛投身到這場關于中醫是存是廢的討論中來。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某網站聯合實施的一項調查(14677人參與),87.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相信中醫”。不過,有趣的是,調查中僅有27.7%的人聲稱,“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醫”。 針對中南大學張功耀教授“中醫中藥是偽科學”的說法,10月10日,衛生部表明了態度:堅決反對。發言人同時指出,目前中醫藥的發展確實面臨一些現實困難和問題,但是,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視。“中西醫并重”是中國衛生工作的方針之一。而另據某網站近期一項20219人參與的調查顯示,74.2%的受訪者表示“支持中醫”。 由此看來,中醫得到了政府和大多數公眾的“力挺”。然而在談到為什么“相信中醫”時,人們給出的理由卻不盡相同:74.4%的人認為是由于“中醫確實能治好許多疾病”,41.8%的人則覺得“中醫是國粹”,還有31.0%的人認為“中醫的理論讓人信服”。 雖然一些激烈的反對者認為,中醫的效果很可能來自“安慰劑效應”,并非真的能夠治療疑難雜癥,但拋開一切外在概念,中醫作為一種治病的手段,“能不能治好病”才是最關鍵的。有受訪者留言說:“就算中醫是‘偽科學’,但只要它能治我們的病,那就比什么都強。” 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中藥的一些毒副作用確實授人以柄。2003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龍膽瀉肝丸致尿毒癥事件”此次又被重新提起,用以證明傳統中藥的安全性問題。類似的事件還有,去年德國一家醫院曾經從中國進口了106種中藥飲片,經檢測不合格的達到32種,其中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占了11種;今年8月,英國藥物安全機構對進口自中國的“復方蘆薈膠囊”進行檢測時發現,其中汞含量超過英國標準11.7萬倍。 面對如此截然相反的信息,人們自然會疑惑:到底該相信一連串現代科學的檢測數據,還是該相信老祖宗留下的傳承了數千年的寶貴經驗? 長久以來,中醫在我國從來不乏支持者。可是,這并不能說明中醫在它的發源地“活”得令人滿意。本次調查中,僅有27.7%的人生病后首先想到看中醫,61.3%的人認為“中醫在我國的發展越來越不樂觀”。 55.9%的人擔心,現有教學模式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中醫師。這一點恰恰也是讓中醫界最為難的。廣西中醫院教授劉力紅在其著作《思考中醫》中指出,中醫沒有現代科學那樣的通透性,必須靠學生個體自身去用功,因此師徒傳承就顯得必不可少。但是,現在嚴重西化的教育模式則中斷了這個過程。他感嘆:隨著眾多老中醫的謝世,中醫真正意義上的“師”還會有幾個? 調查中,一部分受訪者對爭論中醫是否具有科學性質的話題頗為反感。他們認為,科學不是最高目的,中醫是科學還是偽科學并不重要,只要中醫中藥能夠在西醫之外提供另外一種就醫的可能性,就沒有被強制退出醫療領域的理由。“西醫也不是萬能的,那么,多一種選擇對病人來說不是更好嗎?”
|
民調顯示87.8%的受訪者相信中醫(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06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