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力救助四川地震災區的傷病員,用真心和愛心撫慰他們身體、心理的創傷,讓遠離家鄉的親人們在徐州感受到家的溫暖,市一院、徐醫附院、市中心醫院、礦總院的干部職工、醫護人員采取多種措施幫助他們。僅僅幾天時間,四川與徐州兩個相隔千里的城市和原本陌生的人們,真正成了一家人。
據市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文學介紹,目前我市共收治地震災區傷員130名,其中80歲以上的8人,年齡最大的97歲,年齡最小的僅7個月。傷員的病情以骨折外傷為主。為了使傷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各醫院均調集了技術最好的專家和優秀護理人員,根據每個傷員的不同情況,制定了具體的救治方案,及時開展治療。
據了解,市衛生局主要領導當天下午即赴各接收醫院檢查指導傷員救治工作,并實行傷病員病情救治情況一日一調度,最大限度減少災區傷員致殘率,力爭實現災區傷病員在我市零死亡,以最好的醫療救治服務撫慰災區傷員,展現 “有情有義徐州人的溫暖情懷”。
“徐州人溫暖情懷”,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徐州人們和醫務人員的身上。在大災面前,大家不約而同地獻出自己的愛心,將愛灑向病房的每一個角落。
現場捕捉一:傷情就是命令,馬上手術!
時間:2008年5月30日
地點:市一院特護病房
5月29日下午1點25分,多外骨折的付志福住進到了徐州第一人民醫院。5月30日,醫生發現他的體溫驟然升高,最高達到39度,心臟還有雜音。他的傷勢引起了醫生們的高度重視,立即對其進行CT等一系列檢查。檢查顯示,他的傷勢已經到了很危險的地步。
一院胸外科王偉林認真診斷后發現,“除了血胸和多發性骨折之外,付志福有心包多處撕裂、肺不張等癥狀。如果不馬上采取措施,很有可能造成大面積感染,危及生命?!?SPAN lang=EN-US>
“災區醫療條件有限,在那里治療時沒有進行詳細的檢查,耽誤了治療。要是再晚來兩天,恐怕真的會很危險。”王偉林立即向院長蔣明偉等領導匯報。
院領導迅速組織專家會診后,果斷地做出決定:馬上實施手術。
當天下午2點半,由王偉林主任親自執刀開始手術。術中,醫生們清除了付志福胸腔內的積血和粘連,修補、縫合了心包等。3小時后,手術結束,付志福被送到胸外科病房接受特護。5月31日下午5點半,付志福平穩度過了24小時的危險觀察期。
王偉林主任說,這次幫傷員度過了一大難關,但手術只解決了血胸等問題,我們還擔心付志福另外一個傷勢。他的心臟瓣膜、乳頭肌撕裂,但這些問題不能在一次手術中解決,因為心臟瓣膜、乳頭肌撕裂修復是大手術,我們擔心他受不了。想等他身體恢復后,再進行第二次手術。”
現場捕捉二:孩子臉上可貴的笑容
時間:2008年6月1日下午1點50分
地點:徐醫附院愛心病房內
6月1日,徐醫附院愛心病房里,一個用氣球和鮮花精心布置的會場充滿溫馨和愛意。醫院的醫生、志愿者、護士和她們的孩子將為來自災區的小朋友過了一個難忘的兒童節。
1點50分整,一場別開生面的慶祝六一兒童節的活動在愛心病房內舉行。兩個小女孩將一個已經點燃蠟燭的特大號兩層蛋糕緩緩地推進會場,3位來自災區的小朋友在蛋糕前許下愿望并吹熄蠟燭。
接著,護士的孩子們各展才藝,有的跳舞、有的吹笛、有的朗誦……記者觀察到,3個災區孩子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一位志愿者說:“那個微微露出笑容的男孩叫陶文龍,今年7歲半,身體多處受傷,姐姐在地震中死亡,父親至今下落不明,唯一的母親陪著他來到徐州。這個孩子受到的刺激太大,自我封閉,一直不愿與人交流,更沒見他笑過,今天這一笑真是可貴?!?SPAN lang=EN-US>
記者輕輕走到陶文龍的身旁,拉著他的手問:“徐州的小朋友和你一起過兒童節,你高興嗎?”他回答:“高興!”。
醫生欣喜地說:雖然短短兩個字,但這是他打開心扉的一個好的開端。
六一節里,徐醫附院院長徐開林格外關心來自災區的孩子們,他來到重癥監護室看望正在接受治療的兩個重傷孩子。他要求醫護人員一定要全心全意、一絲不茍地治療、看護好這些孩子,讓他們早日康復。
現場捕捉三:“我們是你們的兄弟姐妹”
時間:5月29日下午
地點:市中心醫院徐川連心病房
裝扮一新的徐州市中心院“徐川連心病房”共有34張床位, 另有一間搶救用病房。病房內電視機、電話、空調、陪人躺椅、衛生間、洗澡間等一應俱全。潔白的墻壁上被醫護人員用花籃、心形圖、祝福語等點綴得溫馨典雅。護士們親手折疊、并寫著祝福語的千紙鶴五顏六色,一串串的掛在了專用病房的走廊和房間內。
當34位災區傷員剛一住進市中心醫院,就分別收到一張賀卡和一封滿懷真情的慰問信。信中說道:“……我們是你們的兄弟姐妹,是你們的堅強后盾,我們會竭盡全力為你們治療,使你們早日康復。同時,也希望你們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有什么需要就告訴我們,我們會盡心盡力幫你們解決?!?SPAN lang=EN-US>
院長鹿均先多次來到病房看望傷員,并告誡醫護人員:來徐的災區患者都是從地震中幸存下來的病友,幫助他們度過這一難關不僅要物質上給予滿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幫助。我們全院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專用病區點綴得比家還要溫馨,每個醫務人員對待災區同胞都如同自己的親人一樣。
現場捕捉四:一聲“干爹”道出無限“父子”情
時間:2008年5月31日上午10時
地點:礦總院愛心病房10號房21床
12歲的王佳雖然躺在病床上,但手一會也不閑著,翻翻書,吃塊餅干,還不時與護士阿姨拉幾句。地震發生時,他在石板和瓦礫下埋了7個多小時后被救了出來。因為右腿內踝受傷,他大部分時間只能躺在床上。王佳向護士撒嬌,“在醫院里躺著太無聊了,你推我出去逛逛吧。”
這時,責任醫生霍維玲進來了看望,王佳忙著喊一聲“干爹”。
霍醫生親切地摸摸王佳的頭說“等你腿好了,干爹帶著你把徐州逛個遍。現在聽話啊,咱開始換藥了?!?SPAN lang=EN-US>
王佳撇撇嘴,還是很配合地不動了。霍醫生拿鑷子輕輕地揭去傷口上的紗布,熟練地消毒、清理,王佳眉頭緊皺,雙手緊緊地攥著床單,估計是太疼了喊了起來,霍醫生手指放在嘴邊,“噓”了一聲,王佳馬上就安靜了下來。這對父子還真是默契。換完藥后,霍醫生沖王佳豎起了大拇指。
霍醫生說,“王佳剛來的時候就是我給做的檢查,當時王佳的心情很低落,畢竟剛剛經歷了那么大的災難。等到換藥的時候,王佳不許別人換,就是要我換,說是信任我。那天換藥的時候可麻煩了,還沒換藥呢,王佳就扭來扭去,還哇哇地喊疼。我就告訴他,如果不換藥,傷口很難愈合,他就很配合了。換藥的時候王佳就喊我干爹,我和這孩子挺投緣的?!?
記者問:王佳,換藥的時表現很勇敢??!你干爹換藥疼不疼?。?SPAN lang=EN-US>
王佳堅定地回答:我干爹給換藥,感覺輕多了。
記者:你為什么喜歡你干爹啊?
王佳酷酷地答道:喜歡還需要理由嗎?
記者:等你腿好了,你和你媽媽就回四川了,你會不會想干爹???
王佳:等我腿好了,我就留在徐州了,我媽媽就自己回四川吧。
王佳的媽媽告訴記者:“本來我們是不想來徐州的,在四川雖然條件很艱苦,但是親戚朋友們總還有個照顧。沒想到一來到礦總院就像回到了家一樣,醫生護士們還自己花錢給我們買牛奶、買水果。家里人聽到我們在這里很好也都放下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