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晶晶
公立醫院中醫可多點出診
須具備中級以上職稱 鼓勵社區行醫或進藥店
昨天,記者從市衛生局獲悉,本市鼓勵醫生多地點執業將首先由中醫實現。只要公立醫院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中醫師,就可到執業注冊地點以外的社區、農村多地點行醫。
今年本市出臺的允許和鼓勵醫生多地點執業政策消息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廣泛討論。多地點行醫一方面可讓患者拓寬現在緊張的就醫環境,但另一方面是否會造成專家資源亂用,并無法監管。對此,市中醫管理局醫政處處長王會玲說,多點執業,是指獲得執業醫師資格的人員,注冊兩個及以上的執業地點,并在執業地點按照所注冊的執業類別和執業范圍從事執業活動。醫師多點執業和“走穴”有著本質區別,“走穴”是為個人利益所走,多點執業是為公益事業、為緩解基層的醫療衛生需求,二者價值取向不一樣,監管機制也不同。
因此,中醫將先行拉開多地點執業的序幕。這也是在全國率先創新中醫執業醫師注冊管理模式。目前本市有中醫醫師資格的醫生近6000人。但并不意味著這6000名中醫都可以多地點行醫,而只有公立醫院的、中級職稱以上的專家才有資格。這些專家在行醫之前,要到所屬區縣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備案。中醫的多地點行醫政策是鼓勵醫生進入到社區醫院、農村,還有藥店。
借著多點執業的政策,本市今年還將進一步推動優質中醫藥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不僅將實施城區三級中醫醫院對口支援郊區中醫醫院的“手拉手”工程,還將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在全市城鄉統籌實施大型中醫醫院專家到社區服務的“中醫專家社區巡診制”,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周都要有中醫專家定時、定點出診。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透露,3年內,全市每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將配備一名中醫全科醫生,為轄區市民建立中醫健康檔案,開養生健康處方。
晨報訊(記者 徐晶晶)昨天,位于亦莊的北京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新庫正式使用,庫容量達到了50萬份,成為目前世界庫容量最大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
據介紹,北京臍帶血庫建于1996年,是衛生部批準的首家獲得執業許可的臍帶血庫,昨天落成的新庫是北京臍血庫第三次擴遷。新庫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
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新庫由液氮庫、實驗室、凈化工作區、資料數據庫等部分組成。其中,液氮庫已安裝百余個存儲罐,這些存儲罐是當今世界上最大儲量的單體液氮罐,每罐可存儲5000份標本。干細胞制備是在凈化工作區內進行的,目前制備實驗室的日標本制備能力達200份。
北京臍帶血庫現在儲存捐贈的臍血干細胞近萬份,自愿出資存儲的臍血干細胞近5萬份,目前已經使用200多份臍帶血用于各種疾病。臍帶血可應用于各種白血病、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20多種常見疾病。
來源: 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