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貼簽疫苗”事件客觀上造成了部分公眾對疫苗的信任危機,沖擊了國家免疫規劃工作的正常開展。在衛生部4月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專家呼吁客觀、理性、科學對待有關疫苗安全事件,重樹公眾對預防接種的信心,推進國家免疫規劃工作。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主任馮子健說,疫苗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最安全的措施。我國經過50多年的努力,已經成為疫苗接種、使用最廣泛的國家之一。自實施免疫規劃以來,疫苗針對的兒童傳染病減少了3億多人的發病,減少疫苗針對傳染病死亡400多萬人。
馮子健同時指出,疫苗對人體而言畢竟是一個外來的物質。一方面疫苗使人體產生針對性的、特異性的、保護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因為個體差異的原因,它可能會使極少數受種者發生異常反應。但這個比例是非常低的,產生嚴重異常反應的情況就更為少見。不同的疫苗種類,發生嚴重異常反應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大概都在百萬分之幾的水平。
馮子健說,從目前的生物技術水平來講,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我們為了在人群中建立相應的針對這個疾病的免疫屏障可能要付出的一個代價。針對疫苗所帶來的風險,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規定,使受損害的孩子能得到相應的補償,我國制定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中也有相關規定。據悉,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開展全國性的疫苗接種督導檢查活動。
閱讀下一篇
海南:鄉下人和城里人享同等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