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2010年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會上指出,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是統籌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促進衛生資源合理配置的必然途徑,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戰略選擇。該工程實施5年來,已成為衛生行業的一個品牌,對全面推動醫改任務落實,尤其是推動公立醫院改革順利進行意義深遠。
允許部分縣醫院做大
縣級醫院是縣域內的醫療衛生中心,目前,縣醫院診療人次占全國醫院的1/3,住院人次占1/2。
馬曉偉說,醫改各項任務的實施都與縣級醫院的能力水平密切相關,無論是保基本還是強基層或是建機制,都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切實增強基層的服務能力。要通過建設發展和對口支援,促使縣級醫院整體上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對于服務人口在80萬以上,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的縣級醫院,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可以支持和幫助其發展,使其具備三級醫院服務能力。
培養一批縣域名醫
馬曉偉說,近3年中央重點支持2000所縣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縣醫院硬件條件有望在短期內明顯改善,但人才匱乏、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仍較突出。今年不僅要鞏固和完善900個三級醫院與2000個縣級醫院長期對口協作關系,還要安排6000名縣級醫院骨干人員到三級醫院進修學習,開展專科方向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據悉,“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項目”除培養一批縣域名醫外,還將引進一批適宜技術,建設一批重點專科,每個縣醫院安排2-3個培訓名額,培訓時間為一年。
馬曉偉要求,要完善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的相關政策;要落實城市醫師晉升中級或副高級職稱前到農村服務一年的規定,沒有完成支農時間的,堅決不予晉升;要結合以全科醫師為重點的住院醫師培養,吸引專科醫生到縣級醫院工作。
各省對口支援要逐個“過篩”
馬曉偉要求,城鄉對口支援和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項目要完善組織領導,加強溝通協調,衛生部將與各地衛生廳局簽訂責任狀,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各地要建立起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衛生部將加強督導,開展績效評價,“各省對口支援情況將逐個過篩”。
[鏈接]
“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成效顯著
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2.4億元,支援醫院共派出醫務人員12萬人次,培訓縣級醫務人員350萬人次,診療病人4500萬人次,開展手術100多萬臺次,幫助受援醫院新建特色專科4000個,推廣適宜技術34000項。支援醫院向受援醫院贈送了價值4.9億元的醫療器械和物品,免費接收6萬余人進修培訓。
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每所三級醫院與3所左右的縣級醫院結成對口支援和協作關系,全國2003個縣(市、旗)都有一所縣級醫院能得到三級醫院的支持。北京、上海等東部9個省市還組織轄區187家三級醫院與西部8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了省際對口支援和協作關系。
通過城鄉對口支援工作,農村患者對縣級醫院醫療資源的利用增加。據對全國1726家縣醫院2006-2008年運行情況的調查,年平均門急診數量增長12.26%,出院病人數量增長16.19%,床位使用率增長10.13%。青海、寧夏兩省(區)縣醫院向三級醫院轉院人數減少到原來的2/3。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