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兒童白血病不僅能得到有效治療,醫療費用也大幅降低;70%的兒童白血病的治療花費有望控制在8萬—10萬元之間,比原先的費用降低了一半以上。這是兒童白血病醫療保障衛生部專家組成員、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學科帶頭人顧龍君教授近日向記者透露的信息。
今年起,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試點農村兒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醫療保障,各地將通過“新農合”和醫療救助等方式,向0—14歲(含14周歲)患兒提供醫療費用補償。目前的計劃是,補償約為總費用的90%。按此計算,大部分白血病患兒家庭僅需支出1萬元,即可完成治療。
這一醫療保障計劃所覆蓋的白血病有兩種,一種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另一種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8萬—10萬元的總治療費用,指的是中低危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沒有發生并發癥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顧龍君說。
盡管疾病性質有所限定,但上述計劃可惠及我國70%以上的白血病患兒。據了解,我國兒童白血病每年新患病人數約為1.6萬—2萬,由于患兒家庭經濟困難和診療技術力量相對不足,迄今只有不超過8%,即每年約1200—1500名患兒得到正規和系統性診治。
與低就診率形成明顯反差的是,經過30多年臨床探索,我國對這兩類白血病的治療能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為75%—80%,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5年無病生存率已達90%。“5年無病生存率,實際上就可以稱為‘可以治愈的惡性腫瘤’了。”顧龍君說。
衛生部此次試點,正是為了讓更多患兒獲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我們再也不希望看到白血病患兒因為缺錢而放棄治療。”顧龍君說。
根據衛生部的計劃,對于白血病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試點疾病,原則上“新農合”的補償比例應達到本省(區、市)限定費用的70%左右,醫療救助對符合條件的患者再行補償,補償比例不低于限定費用的20%。
此前,衛生部召開了試點病種的相關會議,計劃通過推廣試點病種的臨床路徑、臨床技術規范或診療指南,確定標準化的診療方案,并在定點醫院實行。顧龍君說:“除了標準化的治療指南外,這一制度要順利推行,還必須加大質量監控和管理力度,要確保兒童白血病治療的有效性。”
更有意義的是,這兩個兒童疾病的先行試點將為我國未來的醫療保障模式“探路”。衛生部部長陳竺此前在上海表示:“我國將更多地尋找類似兒童白血病這樣的重大疾病的醫療保障方法,以低廉的費用實現有效的醫療保障。”他認為,新醫改提出的“保基本”,除了指基本疾病治療,還應該包括重大疾病的基本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