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訊:近日,在山東濟南、青島等地的一些超市中,每盒(5公斤)1180元的小米、每公斤178元的生態黑豬肉、每公斤358元的蜂蜜等天價食品頻頻出現,引起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在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當下,市場上又冒出了“天價食品”,不知有關部門在心理與行動上“準備”好了沒有?筆者擔心,“天價食品”會成為有關部門監管的又一個“盲區”。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一方面,現實中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讓有關部門疲于應付、捉襟見肘了。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是否還有精力顧及“天價食品”呢?
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天價食品”賣的就是“食品安全”,所以也就很容易給人造成“絕對安全”的錯覺。“天價食品”招牌,比從前的“免檢產品”還威武。基于此,有關部門即便有余力,恐怕也無心監管了———既然應該“絕對安全”的,又何苦要做“無用功”呢?索性把心放到肚子里,一路“綠燈”開到底!
事實上,從來都沒有“絕對”的事情,“天價食品”豈能例外?越是自我標榜打“生態牌”、“安全牌”,我們越是要多留個心眼。當然了,作為消費者是沒有“火眼金睛”的,這只能仰仗有關部門為我們“把關”了。總之,有關部門對“天價食品”也要加強監管、而且要格外小心。
具體到“天價食品”監管來講,除了老生常談的質量安全外,更要把監管的觸角引向深處。比如:“天價食品”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天價”究竟是怎么出籠的?難道物價部門可以放任自流,僅憑商家想定多高就定多高?如果只是為了迎合部分消費者“高價就代表高品質、高營養”的不正常心理,故意將價格定得出奇的高,從而賺取巨額利潤,這就難免涉嫌價格欺詐了。
“天價食品”來勢洶洶,有關部門的監管也得“給力”些啊!
閱讀下一篇
國家食藥品監督局發布緊急通知,立即停售力百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