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訊:7月28日,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掛牌運作。這是我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首個列入行政序列的醫管局,也是北京自6月獲正式批復成為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后的破冰之舉。新成立的醫管局將以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身份“辦醫院”,負責北京22家市屬三級醫院人、財、物的管理,而衛生局則專注于“管行業”,力圖做到“管辦分開”。
衛生局長兼任醫管局長,管辦真能分開?
公立醫院改革被視為此輪醫改中難啃的一塊硬骨頭。此前,業界一直用既當“裁判員”又當“教練”來抨擊衛生行政部門與其轄下的公立醫院的關系。“管辦分離”則是專家學者普遍認可的藥方。
北京市醫管局的成立也是遵循這樣的思路。正式掛牌運作后,醫管局將以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身份承擔市屬醫院的舉辦職能,負責北京22家市屬三級醫院人、財、物的管理;而衛生局則專注于“管行業”,負責制定全市統一的衛生政策,對北京的所有醫院進行屬地化監管,進行統一的行業管理和監督。如果打個比方,即“醫院是‘運動員’,未來醫管局將擔任‘教練’的角色,對各個市屬醫院進行指導,衛生局則是‘裁判員’,起決策作用。”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在醫管局揭牌當日召開的分析會上表示。
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看來,醫管局的成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不對監管體制作出深度變革,北京進行公立醫院改革的難度會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新設立的北京市醫管局并非平行于衛生局,而是受衛生局管理的二級機構。據新華社報道,這也是我國省區市中首個列入行政序列的醫管局。醫管局設局長1人、副局長4人———其中,醫管局局長由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兼任,副局長由市衛生局副局長毛羽兼任。醫管局下設8個處室,包括辦公室、基礎管理處、醫療護理處、科研教學處等。同時定編60人,將面向社會招聘。
由于醫管局是在衛生行政系統內部成立,又和衛生局共用一套領導班子,也有人擔心,若醫管局只是衛生局權力的轉移,那么只會是“新瓶裝舊酒”,依然擺脫不了“管辦合一”的嫌疑。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將這種模式稱為“管辦分開不分家”,雖然衛生局和醫管局的關系比較明晰,但負責具體“裁判”職責的衛生局醫政處(醫療服務監管處)和擔任市屬公立醫院球隊“教練”和出資人的醫管局變成了“兄弟”單位,能否對所有醫院一視同仁還需實踐檢驗。
醫管局負責“三管”,醫院院長相當于CEO
據介紹,北京市醫管局的“教練”職能具體是通過“三管”來實現的———對市屬三級醫院管人、管事、管資產。
具體而言,“管人”主要是指市醫管局將主要通過考核任命院長對市屬醫院進行管理。醫管局成立后,將在北京市屬三級醫院中實行院長負責制,建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這就意味著院長相當于一家企業的CEO,全面負責醫院的發展和運營,醫院同時將有至少一名主管醫療業務方面的副院長。院長將實行競聘上崗,通過考核上崗的院長,每年還將實行年度考核。
“管事”則是指醫管局將負責市屬醫院的基礎管理、內部運行及改革,對醫療服務行為實行規范化、專業化、精細化的基礎管理,推進醫療、康復、護理分開的醫院分級管理。
此外,醫管局還將以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身份“管資產”,對醫院投資、規劃、發展、成本核算等資產情況進行管理,以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和效益。同時,醫管局將向市屬醫院派駐監事會,監事會對醫院的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和醫療服務行為進行監督。
北京2/3公立三級醫院不在管理范圍內
北京是全國優質醫療資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但與其他城市不同,北京醫療機構隸屬關系也最為復雜,包括衛生部、市區兩級政府衛生局、高校、部隊等,業內稱作“八路大軍”。其中,公立三級醫院共有66家,而市屬醫院僅占22家。這就意味著全市2/3的三級醫院都不在北京市醫管局的管理范圍內,醫管局對它們起不到規范、協調作用。
“從決策層面看,醫管局只能影響其管轄的市屬醫院。而和成都等城市相比,北京市屬公立醫院比重較低,所以可以說直接通過醫管局來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作用不會像其他城市那么明顯。”劉國恩告訴南都記者,“但在醫院隸屬關系復雜的背景下,以市屬醫院為切口開始改革,也會對整個醫療服務市場格局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不是行政層面的。”
成都模式真正實現了“管辦分開又分家”
在北京市醫管局成立之前,全國已有多個地方探索建立了專門的醫院管理機構。
醫管局模式最早來自香港。1990年12月,香港醫管局作為一個獨立機構成立,接管港內38家公立醫療機構,屬法定非政府部門的公營機構。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并透過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而食物及衛生局則負責制定醫療政策和監察醫管局的工作。
2005年9月,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無錫醫院管理中心相繼成立。前者是正局級事業單位;后者為正處級行政管理類事業單位,并接受市衛生局業務指導和行業管理。其共同點是都代表市政府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且和市衛生局平行。有別于機構性質為事業單位的上海、無錫模式,去年成立的成都市醫管局是一個獨立的政府機構,和成都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但其與市衛生局、市國資委是平行運行的兄弟單位。
顧昕表示,按照“管辦分開”的原則,醫院所有者和監管者分得越開越好。成都“醫療國資委”的模式至少在行政組織架構上實現了真正的“管辦分開又分家”。
不過,與學者充分肯定相比,衛生部對成都“醫療國資委”模式的反應則較為平淡。2010年初,在衛生部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強調,公立醫院必須納入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