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一項研究報告提示,華支睪吸蟲感染能引起肝癌,而未實施大規模防治導致我國華支睪吸蟲病流行水平不斷上升,目前感染人數較上世紀90年代已翻了一番。該研究報告日前發表在英文學術期刊《貧困所致傳染病》首刊上。
報告稱,華支睪吸蟲病由寄生于人體肝膽系統的華支睪吸蟲引起。人生食被華支睪吸蟲幼蟲污染的魚肉后,華支睪吸蟲幼蟲在人體內發育為成蟲并排卵,蟲卵隨糞便排出后污染水體,分別通過在第一中間宿主——螺和第二中間宿主——魚體內的發育,從而完成循環。全球有1500萬人感染華支睪吸蟲,其中1249萬人分布在我國大陸,尤其是在東南、東北地區。華支睪吸蟲感染主要引起肝膽系統病變,大多數感染者無明顯臨床癥狀,有癥狀者其表現也缺乏特異性(如腹痛、黃疸、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癥狀),可引起肝腫大和肝癌。華支睪吸蟲感染是膽管癌的明確致癌因素,是肝細胞癌的可疑致癌因素。
該所所長周曉農研究員介紹,課題組通過分析發現,華支睪吸蟲感染者罹患膽管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4.5倍,男性、女性華支睪吸蟲感染者膽管癌發病率分別為35/10萬和25/10萬。膽管癌預后較肝細胞癌更差。
周曉農強調,盡管目前尚無針對華支睪吸蟲感染的疫苗,但可以通過健康教育實施預防,而且已有特效藥——吡喹酮,也為實施人群大規模化療提供了基礎。
閱讀下一篇
國家藥監局擬淘汰11種中藥注射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