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12月18日從衛生部醫政司獲悉,從1999年到今年6月30日,我國執業助理醫師注冊在社區和鄉村兩級醫療機構的人數僅占執業助理醫師注冊總人數的四成。從統計數據看,執業助理醫師不愿“往下走”。
根據國家醫師執業注冊聯網管理系統的統計結果,自1999年啟動醫師資格考試以來,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國共有201.32萬人通過醫師資格考試,其中執業醫師138.17萬人,執業助理醫師63.15萬人。注冊到醫療機構的醫師總人數為166.58萬人,有近35萬人通過考試的醫師沒有執業注冊。166.58萬注冊醫師中,含50.61萬注冊的執業助理醫師,其中真正到社區和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工作的只有20.34萬人。衛生部醫政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初我國設置執業助理醫師級別,就是為了向基層輸送適宜的醫療衛生人才,“現實表明,政策設計的初衷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實現”。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分析了醫務人員不愿去基層工作的原因。一是基層缺乏留住人才的環境和機制,招進來以后也很難留得住。二是基層執業環境不佳,一些地方政府雖然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擺上位”,但還沒有“做到位”。三是一些畢業生的擇業觀念存在偏差。有些醫學類畢業生認為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沒有發展前途,有的人還認為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沒面子、社會地位低。
張雁靈代表中國醫師協會呼吁,相關部門應把建設基層醫師人才隊伍納入醫改大局,加強現有人才的培訓教育力度,完善基層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尊重基層醫生的環境,制定吸引人才扎根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同時,醫學院校也應引導學生理性地進行職業規劃,提高醫學生的職業價值認知能力,避免他們因認識誤區而放棄到基層工作的機會,造成醫學人才浪費。
閱讀下一篇
江蘇省從十二月份起將十類大病納入城鄉居民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