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衛生頻道 黃廣清 徐海洋 裴爭爭 報道:3月16日,徐州市疼痛學會舉辦了“癌癥病人生存質量研討會”。學會會長、徐醫附院腫瘤科專家劉德生主持研討。徐醫附院腫瘤科主任王紅兵、副主任高超先后做了專題講座。
徐州市疼痛學會和姑息醫學專業委員會集聚了徐州市疼痛學專家、腫瘤學專家,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在徐州市范圍內推動癌癥疼痛規范化管理、癌癥姑息醫學本土化、關懷與舒緩醫學的普及,以學術團體為平臺培養人才和教育病人,以學會的名義向醫療主管部門建議:用行政和醫療費用為杠杠,旨在推動和引導醫療模式的轉型,推動姑息醫學的發展。
此次會議聚集了全市腫瘤醫學專家50余人,專門研討“癌癥晚期生存質量”,旨在使腫瘤病人在疾病期間無疼痛、無痛苦,有尊嚴地活著和有尊嚴地離開人世,必將極大地恩澤于徐州市晚期癌癥病人,也是患者家屬求之不得的心理渴望。
腫瘤病人特別是晚期腫瘤病人疾病期間軀體和心理承受巨大的痛苦,給社會和親人造成極大的壓力。癌癥病人“無疼痛、無痛苦,保持一定的生存質量,有病期間有尊嚴,死亡也有尊嚴”是他們的基本權利,也是醫生的責任,醫生必須具備癌癥姑息醫學知識和技能,滿足病人的這些最基本的要求。癌癥晚期病人保有尊嚴和安樂活更是社會文明的標志。
世界衛生組織屬下設立姑息醫學部,專門在世界范圍內推動姑息醫學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有多本姑息醫學雜志和姑息護理醫學雜志,有專門的醫學教材和課程,來推動姑息醫學的發展;醫學院校有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姑息醫學人才梯隊;醫院有腫瘤姑息醫學科,護理關懷醫學科,使癌癥晚期病人有收治的科室,所有治療手段都圍繞如何提高有價值的生命和有生命質量的生存期,充分體現醫學的人文、倫理和道德。
“姑息醫學本土化”一直是中國腫瘤醫學專家們求索的課題。這涉及到一個國家醫療衛生的社會定位、價值取向和“醫學社會學”中各個組成要素的相互關系,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工程,需要醫學專家和衛生主管部門共同努力。
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姑息與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推動癌癥姑息治療。徐醫附院是中國抗癌協會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的創始單位,也是全國委員會的常委單位,為中國癌癥病人自尊和安樂活做出教學醫院的貢獻,使徐醫附院在癌痛和癌癥姑息醫學方面全國樹起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