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焦點:"要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由試點探索向全面推進的轉變,做好破除以藥補醫、創新體制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這三篇文章。"11月2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表示。他指出,在深化醫改工作、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和《決定》時,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優化改革路徑,凝集改革力量,減少改革成本。
孫志剛指出,《決定》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總的來說,"是要統籌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決定》提出,要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鼓勵社會辦醫等。"
他還強調,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和《決定》重要的是要明確政府辦醫職責,全面落實政府在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六個方面的投入政策。同時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將醫院的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調整服務收費和增加財政補助兩個渠道。改革規范藥品、耗材的招標采購機制,切斷藥品及耗材等生產流通領域與醫院、醫生之間的利益鏈條。
孫志剛認為,醫院不能將創收指標層層分解到醫生頭上。"要建立競爭性的用人機制,建立體現公益性和高效率的新的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探索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此外,對于如何鼓勵發展社會資本辦醫,孫志剛表示,在衛生規劃中要給社會辦醫留有合理發展空間,特別要注意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建立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資本辦醫體系。同時,還會完善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措施,動員境內外有經濟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團體和個人興辦一批規模大并能夠做精做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資金可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完善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提升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