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 徐州健康新聞:為解決小餐飲硬件設施標準較低、衛生條件較差、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等問題,泉山區按照“政府主導、市區聯動、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加快推進小餐飲提檔升級步伐,全面提升該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小餐飲街“大變臉”
礦西路,干凈整潔的路面,曾經亂哄哄的小餐飲集聚區不見了蹤影;曾經影響礦西路交通運行和管理的“梗阻”,也不見了蹤影。據附近的居民介紹,以前這里亂糟糟的,雖然小吃很多,但衛生條件令人擔憂。現在取締了,雖然有些不便,但周圍的環境好了,所有的小餐飲店面衛生、證件齊全,吃了也放心。
今年3月,泰山街道辦事處將礦西農貿市場附近的90個小吃攤點依次拆除,原本污漬紙屑遍地、到處彌漫油煙味的礦西路,從嘈雜中恢復了久違的寧靜,機動車快速通過,路兩旁的餐館超市等店鋪燈火通明。整條礦西路小吃街變得整潔、有序、繁榮。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方便附近居民,借著農貿市場改造的契機,下一步將會建設小餐飲集聚區。
在泉山區,小餐飲實現了大變臉。奎山路,因臨近市中心醫院,人流集中,一直是治理的難點之一。再次走進這條道路,不僅是道路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路兩邊的小餐飲也實現了“升級”。往日臟亂差的小吃一條街變了樣:20多家小餐飲業主進入統一的移動疏導點——綠色封閉經營房中,路西口原疏導點也重新改造,安裝了封閉式不銹鋼門窗和防蚊蠅衛生紗窗。這樣的房子共有22間,雖然面積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移動式的封閉鐵皮經營屋設施齊全,證件齊全,投入使用后較好地保持了街道衛生。
餐飲集中也方便
多小散,曾是小餐飲的重要“標簽”。像這樣的小餐飲多數為流動攤
販或占道經營,對市容環境造成不好的影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泉山區建設了一批小餐飲集中區,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在西苑小吃一條街,記者看到,48家小餐飲店面生意火爆,店內地面整潔,沒有油漬污漬。每家店面,衛生、健康、餐飲服務許可等證照齊全。每個店面統一配備了消毒柜、操作設施,統一更換了排煙系統。
安全、方便,這也是小餐飲集中的主要目的之一。在碧水灣便民疏導點,社區書記張建鋼介紹說,社區投入了500多萬元,建了疏導點,共計150多個攤位,解決了400多人就業。在疏導點一層,是小餐飲一條街,兩邊的店面整潔有序。
“以前,這些小餐飲主要是靠路面經營,不規范不統一,不僅臟亂差,而且擾民,影響道路交通運行。”張建鋼說,現在把這些散戶集中,不僅方便管理,方便群眾,就餐環境也好了,道路也暢通了。
政府主導規范管理
小餐飲原來普遍存在經營面積小,布局不合理,食品安全有隱患等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些難題,該區制定《泉山區小餐飲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通過前期調查摸底,掌握詳細檔案資料,對一些符合條件的餐飲店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健康證,并制作小餐飲信息公示欄2700份,量化分級2800份,全部在顯著位置懸掛。
該區先后在湖濱、永安、泰山、段莊、奎山、火花、金山等辦事處集中培訓,參與培訓人員3000余人,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親自授課,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宣傳創衛工作的重要性及小餐飲整治的必要性,面對面與餐飲業主溝通。同時,根據小餐飲不同業態分類,明確整改標準,執法人員逐街、逐巷、逐戶進行技術指導,按照不同的業態、面積、戶型布局,設計每一戶的改造平面圖,幫助其從硬件設施、加工制作等方面,量身定做方案,對操作區設置功能區改造、硬件設施配備、物品整齊擺放等提出整改要求,做到一戶一檔、一戶一圖、一戶一策。
率先對奎山路、金山東村、西苑小吃城、奎園小區南門、礦西農貿市場周圍等地段開展整改規范工作,并組織召開全區觀摩會,以點帶面,全面推廣,推動小餐飲整治工作深入開展,與此同時,購買帶蓋垃圾筒1500個、圍裙2300件、滅蠅燈510個、粘鼠板3000余份免費向已整改到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