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第9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將于11月21日在上海市召開。這是一場什么樣的會議,對全球健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通過梳理本次大會的4大關鍵詞——健康城市、跨部門合作、全民動員和健康素養,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加以解讀,來一次會前“科普”。
抓住健康城市建設這個“牛鼻子”
在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大部分指標都與健康有關,城市在其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傅華教授說:“城鎮化是全球社會發展主流趨勢。目前,全球有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70%。”因此,抓住健康城市建設這個“牛鼻子”,創造健康宜居的城市環境,是實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平臺。城市人群健康得以解決,對推動農村地區健康進步也有引領作用。
據悉,作為人類現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城鎮化有集約化發展等諸多優勢,但快速無序的城鎮化也帶來了不少健康危害。工業化導致的環境污染,城市“水泥森林”對生態和自然資源造成不利影響,人群密集使傳染病更容易傳播,精神心理問題、交通擁堵、道路安全等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也都集中出現。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城市化歸入21世紀公共健康關鍵挑戰行列。
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城市的10項具體標準,包括為市民提供清潔安全的環境,把保護健康視為公眾決策的組成部分等。“健康城市強調影響健康的環境因素,通過社會環境、物質環境的改善,讓每個人都公平受益。”傅華說,目前,全球已有數千城市開展了健康城市建設。歐洲已形成了健康城市網絡,每3年確定一個具體項目如環境污染、肥胖、體育鍛煉等,優先開展相關行動。亞太地區也是健康城市建設的活躍區域,形成了亞洲健康城市聯盟。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首先在中國的上海市嘉定區、北京市東城區開展了健康城市項目合作。2014年,健康城市建設上升為國家行動。今年7月,全國愛衛辦發布《關于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在全國全面推開健康城市建設。
控制“原因背后的原因”
“健康城市是通過完善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改進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健康服務,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滿足居民健康需求,實現城市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在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宏觀視野下推進,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優先考慮健康問題。”傅華說,過去對疾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的關注視野單一,而實際上健康問題是多果多因。
傅華說,健康城市建設要找到“原因背后的原因”加以控制,這就需要健康共治、綜合施策。比如,解決肥胖問題不是簡單的少吃多動,還涉及健康食品的生產、供應,運動的鍛煉場所、時間保證;改善公共交通能促進人的身體活動,減少環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戒煙也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更需要公共場所禁煙等外環境的營造。
“健康城市是衛生城市的升級版,包括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人群、健康服務、健康文化等5大方面。”傅華說,與國外多以項目、民間力量推動不同,我國的健康城市建設更強調政府主導作用、部門協作、社會參與。這也是我國多年創建衛生城市的成功經驗,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認可。
“健康城市建設不設達標值,沒有‘天花板’,要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健康謀福祉。”傅華說,我國尤其需要突出政府主導,市長承擔重要責任,建立領導和組織管理機構,有效科學開展。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做好需求評估,找出城市的短板在哪里,重點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進而制定針對性計劃組織實施,加強部門協作,動員全社會的參與,還要做好效果評價。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