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考上醫科大學,做了醫生,一定要告訴老師。有夢想,需要努力作為支撐,相信你一定可以夢想成真。”班主任劉老師在“教師寄語”中對學生給予了滿滿的祝福與鼓勵。
時值高考志愿填報季,要不要選擇學醫成為業內外的熱門話題。對此,醫療圈里意見不一。有人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更多的人則說,我是醫生我驕傲。
愛生命能堅守才能學醫
雖然不少人對從醫心懷擔憂、質疑,甚至反對,但是微博達人燒傷超人阿寶在高考季依然一再動員優秀的孩子報考醫學專業。在他看來,“夠傲嬌、愛生命、能堅守才學醫”。醫患關系的矛盾映射的是整個社會的浮躁;改善醫生的從業環境,政府一直在努力;維護良好醫護形象,行業群體要發力。
中國醫師協會畢業后繼續教育委員會專家指出,臨床醫學專業并非冷門。近年來,5年制、“5+3”年制、8年制等臨床醫學專業一本錄取分數線總體處于上升趨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線依舊不低。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海潮教授說,如果不適合學醫,而是為了達成某些目的而選擇學醫,這并非最優選擇。即便日后做了醫生,一則可能無法獲得愉悅的體驗,二則病人可能也有不舒適的體驗,甚至面臨風險。“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并且希望學醫,那么就可以更多地去感受生命的神圣和珍貴,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團隊精神。”
“僅僅適合學醫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李海潮特別提到,學醫是漫長的過程,成才周期遠超其他行業。從本科到畢業后教育,至少需要8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要學習和掌握大量的知識技能,后期還有大量艱苦的臨床訓練,那時每天的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0個小時以上。沒有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決心,難以達到成功的彼岸。
在李海潮看來,目前醫療行業的薪酬體系還不夠合理,內部競爭壓力大,甚至存在一定的從業風險。但許多醫生仍然對這個職業不言舍棄,并且敬業愛崗,這與他們從這個職業獲得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密不可分。“這些愉悅感和成就感的獲得不是鮮見的,而是經常性的;不是斷續的,而是持續性的。這些愉悅感在很多時候會讓你忘卻煩惱,忘記疲勞;而贏得病人的信任乃至愛戴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認同的最高境界。所有這些都是醫生這個職業所獨有的魅力。”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