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通訊員 談建榮 楊焱)《“健康徐州2030 ”規劃綱要》解讀篇三——2020年,全市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控制在11%及以下。
日前,“健康徐州2030”規劃綱要正式發布,《綱要》圍繞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等五大重點領域,提出了十二大行動計劃。這十二大行動計劃中,哪些是與我們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哪些又包含著特殊意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邀請到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為大家詳細解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與慢性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快速出現,這給醫改和公共衛生工作帶來巨大挑戰。此次《綱要》提出,要抓好慢性病和重大傳染病的防控,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多方面開展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行動。
遏制慢性病上升勢頭,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策略,推動公共衛生多中心戰略,促進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緊密協作,遏制慢性病上升勢頭。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市。到2020年,35%以上的縣(市、區)建成國家級示范區。逐步將慢性病發病率和管理率納入政府考核體系,健全慢性病防控工作協調機制和綜合防治體系,完善防治服務網絡,提高綜合防治能力。
開展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加強全人群死因登記報告和腫瘤登記報告,提高監測與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信息管理、資源共享、信息發布等制度。大力推廣“三位一體”慢性病綜合防控模式,結合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實現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干預全覆蓋。強化癌癥、腦卒中、冠心病等重大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針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癥開展早診早治,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慢性病篩查和早診早治適宜技術納入診療常規,擴大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覆蓋面。
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強口腔衛生工作,12歲兒童患齲率控制在25%以內。力爭到2020年,全市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控制在11%及以下;到2030年,控制在10%及以下。
全面防治重大傳染病,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
健全現代化的傳染病監測和預警機制,提高各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處置能力。
進一步落實擴大兒童免疫規劃,加強疫苗采購和預防接種管理,推進安全接種工程和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建立健全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機制。
切實抓好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加強艾滋病檢測、抗病毒治療和隨訪管理,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健全結核病分級診療綜合防治服務模式,加強耐多藥肺結核篩查和監測,降低肺結核發病率。鞏固全市消除瘧疾、麻風病和重點地方病成果,積極應對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點傳染病,有效控制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加強人畜共患病綜合防治,強化動物源性傳染病的源頭治理。
加強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健全監測預警、風險評估、處置救援、社會動員、輿論引導等機制,提高危機管理、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完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和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和專業應急隊伍建設,提升早期預防、及時發現、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能力。構建覆蓋全市、高效完善的緊急醫學救援網絡,有效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到2030年,建立起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衛生應急核心能力不斷提升。
創新衛生計生監督執法舉措,健全口岸公共衛生體系
開展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全過程的應用,實現公共場所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的在線快速監督監測,為預警、監控、評估等提供科學依據。
積極推動對外開放口岸和口岸公共衛生標準建設,著力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口岸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拓展口岸衛生檢疫監測技術平臺,確保重點敏感傳染病境外輸入可防可控。提升口岸公共衛生風險識別和管控能力,確保口岸發現有癥狀者現場排查率100%。
建立健全徐州范圍內的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服務網絡和服務平臺。構建口岸衛生檢疫核心能力建設長效機制。支持觀音機場、有條件的港口創建國際衛生港口(機場),口岸核心能力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完善國門生物安全查驗機制,全面增強把關服務能力,有效防控物種資源喪失和外來生物入侵,推動口岸功能提質增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