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日前,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組織聯合發文,公布了心血管病種的國家級建設中心名單,徐州市中心醫院心內科榜上有名。從中國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到中國房顫中心建設單位和中國心衰中心建設單位,3個國家級建設中心相繼落戶同一家醫院,市中心醫院心內科的實力可見一斑,由此也促進了我市乃至蘇北地區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診療水平。
榮譽一:中國房顫中心建設單位
榮獲“第一批中國房顫中心建設單位”稱號
2017年12月9日,第八屆揚子江心臟論壇暨2017心房顫動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行。會上正式召開了由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及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共同主辦的“中國房顫中心建設單位啟動及授牌儀式”。徐州市中心醫院榮獲“第一批中國房顫中心建設單位”牌匾,這意味著,該院房顫規范化診療水平獲得了業內頂級權威認可。
據了解,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有著很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在中國有約1000萬的心房顫動病人,房顫導致卒中數量每年約有52.5萬。
韓冰稱,目前我國房顫管理存在多個問題,一是房顫早期診斷率低,其中房顫患者的知曉率僅為40%;二是患者接受抗凝比例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三是欠缺長期的管理和隨訪;四是新型治療技術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和普及。
“輕者,由于反復發作的不適會影響生活質量,重者,會因心力衰竭、中風等并發癥致傷、致殘”,韓冰表示,房顫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治療方面不容掉以輕心。
射頻消融術+房顫管理APP,助力房顫治療規范化
據韓冰介紹,有明顯心悸等癥狀的房顫患者可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控制癥狀,但藥物控制房顫癥狀的作用有限,5年有效率不足50%,因此,導管射頻消融技術成了近年來根治房顫的唯一辦法。有臨床數據表明,陣發性房顫患者在一次手術后,80%-90%無復發,持續性房顫患者在一次手術后,70%-75%無復發。作為一種微創介入手術,房顫導管消融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安全性高的特點。
記者了解到,2010年,韓冰團隊率先在徐州地區開展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房顫,每年實施手術300-400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術水平也居于國內一流。此外,他們對手術方式進行了完善創新,并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推廣交流。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此次入選中國房顫中心建設單位的關鍵因素。
在房顫病人規范化管理方面,韓冰團隊也走在了前面,并有所創新。他們研發了一款房顫管理的APP,可對患者進行診斷信息的全面數據采集,匯聚到后臺數據庫,再有隨訪醫生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血栓風險的評估,并對其進行治療建議。在確定抗凝治療過程中,隨訪醫生還會進一步追蹤,對出血危險進行評估,并進行安全性用藥指導等。
由于這個APP是面向所有房顫病人開放的,徐州市及周邊地區的基層醫生也能免費加入系統的操作,從而能為更多的患者提供規范化的管理。
榮譽二:中國心衰中心建設單位 獲評首批中國心衰中心建設單位,徐州市唯一
近日,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心衰總部舉辦的“中國心衰中心建設單位授牌暨心衰中心建設培訓會”在蘇州舉行,徐州市中心醫院獲得全國首批“中國心衰中心建設單位”授牌。據悉江蘇省共計5家醫院入選,該院是徐州市唯一入選單位。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表現或晚期階段,其發病率不斷增高,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被稱為心血管領域尚未被攻克的“堡壘”。為規范心衰的診療,提高我國心衰的綜合防控水平,2017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聯合決定開展中國心力衰竭規范化管理中心建設項目。
項目的建設目標是“規范心衰的診治,讓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當的治療,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建設方式是在具備心衰規范化診療條件基礎上,以綜合實力較強的醫院為核心,通過組建多學科管理團隊,整合醫療資源建立其區域協同診療體系,推行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模式,實施以心衰指南為依據的規范化診療和患者長期隨訪管理,提高心衰的整體診治水平。
自中國心衰中心認證開始,已有200余家醫院申請認證,首批在全國范圍內設立68家中國心衰中心建設單位。
實施規范化綜合管理,有效降低心衰患者住院率
“心衰非常難治,是臨床的一個棘手問題。”市中心醫院心臟診療中心主任韓冰介紹說,由于幾乎所有類型的心臟疾病,最終進展的歸宿都是心衰,因此心衰的治療非常復雜,不能按原有的內、外科單一模式進行治療。同時,心衰治療中,還存在普遍不規范的情況,包括患者服藥的不規范,以及醫生用藥的不準確,因此,就全國范圍而言,以往的心衰治療整體水平是偏低的。
為什么徐州市中心醫院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沖出重圍,斬獲首批中國心衰中心建設單位的殊榮呢?韓冰表示,這離不開心內科全員做出的大量工作。
2015年,心內科實施心衰患者綜合管理項目,成立了心衰專業治療小組,建立了專門的患者信息數據庫。凡是納入到項目的心衰病人,都有專門的醫護人員予以隨訪、觀察、指導治療。自2016年至今,入選病人500多名,經長期專業管理,治療效果明顯。
“過去,一些三、四期心衰患者,因不斷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浮腫、不能臥眠等癥狀,需要反復住院,有的一年都要住五、六次的院,但通過我們規范化的管理后,依從性越來越好,住院率明顯下降,生活治療也得到明顯提高。”
韓冰稱,此次入選首批中國心衰中心建設單位后,他們將進一步完善心衰管理的各個環節,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為徐淮地區心衰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榮譽三:國家級胸痛中心示范中心 急性心梗搶救提速30分鐘+,優于國際最高標準
根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報告顯示,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腫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據了解,心血管急癥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等,這些疾病共同的特點是發病急,病情重,進展快,致死致殘率高,對搶救治療的時效性要求非常高,快速篩查高危患者并給予及時合理的救治是心血管急癥救治的核心環節,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鍵。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在心血管救治領域,每一分每一秒都應當去積極爭取,及早的診斷與救治對挽回患者健康意義重大。”市中心醫院心臟診療中心主任韓冰說,胸痛中心的建立可以最快地搶得時間,為患者開辟快速診療的通道。
2014年11月1日,徐州市中心醫院率先在淮海經濟區內組建了胸痛中心,對內整合急診科、導管室、心外科、血管外科、呼吸科、CT等科室力量,對外與各縣區醫聯體網絡醫院和市急救醫療中心120聯合,以醫療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了覆蓋全徐州市及周邊六縣市區域的協同胸痛救治網絡。
韓冰介紹說,2016年,接受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梗患者有700多例,他們從進入醫院大門到球囊擴張的平均用時由104分鐘縮短70分鐘,最短時間僅為33分鐘,遠小于90分鐘的國際最高標準。并且死亡率降至1%左右,明顯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此外,首份心電圖時間、肌鈣蛋白獲得時間、導管室激活時間以及遠程心電傳輸比例等數據均達到國際水平。
領建我市及周邊地區心血管急癥救治網絡
2015年7月,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通過了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工作委員會認證。覆蓋徐州市6個區縣的胸痛中心分中心同時成立。急性心梗救治各項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基層縣級醫院的操作能力、區域整體救治能力有明顯提高。
2016年8月,經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工作委員會專家共同倡導,在全國遴選出首批22家中國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徐州市中心醫院赫然在列,成為蘇北及淮海經濟區第一家國家級胸痛中心示范中心。
作為淮海經濟區胸痛中心第一家示范單位,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現在擁有全國胸痛認證專家3名,暗訪專家1名,培訓導師1名,按照衛生部和中國胸痛中心總部的要求,他們要對基層醫院進一步培訓提升其救治能力,在三級醫院申請認證過程中予以指導、培訓、示范,幫助更多的三級醫院成為胸痛中心,從而更好地為徐州乃至周邊地區的心血管患者提供急救和優質服務。僅以韓冰為例,2017年,他先后趕赴山東、浙江、河南、安徽等地,對當地醫院建設胸痛中心予以指導,還牽頭舉辦了三次區域內的胸痛中心培訓會議,每次參會人員都達到200余人,擴大了胸痛示范中心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韓冰表示,我國胸痛中心的建設目前還處于初始階段,在處理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以及肺栓塞等疾病方面,基層醫院存在診斷困難,部分二級醫院的救治流程也不夠規范。在這樣的背景下,胸痛中心示范中心的建立對我市乃至淮海經濟區各大醫院急性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流程改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將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努力提升我市以及蘇魯豫皖地區的胸痛救治水平,更好地推進徐淮地區乃至全國協同的胸痛急救網絡體系的建設。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