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通訊員 談建榮)在徐州北郊利國,風光旖旎的微山湖畔,有一所由鐵礦職工醫院轉型的二級綜合性公立醫院。當時間的指針來到2018年,這所如今在當地深得口碑的醫院已走過65載,而在10年前,她剛剛經歷了從企業醫院到地方醫院的歷史變遷,一度面臨著連年虧損的生存窘境,人心渙散,百廢待興。
但到了2017年底,醫院年總收入達5667.62萬元,比2008年連翻近七番,員工收入更是達到2008年的近8倍,近3年來未發生醫療事故和糾紛,還被山東協和學院認定為醫學生實習基地。
這樣前后驚人的對比,就發生在徐州利國醫院。作為一所身處遠郊的二級醫院,利國醫院經歷了轉型與發展的雙重壓力,也遭遇到基層醫院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生存難題。10年間,她如何與新醫改共振,走出困境并迸發新的活力?她的一系列改革嘗試為基層醫院發展帶來哪些啟示?
找準定位 重塑基層競爭力
徐州利國醫院于1953年建院,坐落于今銅山經濟開發區利國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眾多小型礦產企業的建立,使醫院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在當地頗有知名度,尤其是創傷科遠近聞名。
進入新世紀,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逐步推進,企業醫院紛紛改制,利國醫院被移交地方政府,成為公辦民營、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從2001至2007年,利國醫院的業務逐漸萎縮,并出現了連年虧損,設備、人才無法更新引進,骨干醫護及管理人員紛紛外流,醫院一片蕭條頹廢景象。
人心渙散,病源流失,在醫院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2008年初,經過全院職工推舉,張貫林院長臨危受命,利國醫院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告成立,自此拉開了改革創新的序幕。
思路決定出路。在經歷前期周密的調研與思索后,醫院提出了“病人好,我才好”的服務理念和“兩個突破”的發展思路。從服務利國周邊百姓為出發點,嚴把質量關,盡量讓患者少花錢、多解決問題,享受到舒心、安全、優質的醫療服務。醫院將人才與技術放在發展首位,通過進修、考察、培訓等,為醫護和管理人員提供技術、管理和個人綜合素質學習提升的機會和平臺,醫院的人才梯隊更加合理,加快了醫療水平提升速度,同時也為患者提供了更舒適的就醫感受。
方向找準了,路也越走越寬。經過十年的努力,利國醫院的幾個特色專科迅速崛起——
具有傳統優勢的骨科是區級重點專科,能夠救治各種骨病、骨創傷、手足外傷,熟練開展各類微創治療、顯微外科治療、彩超引導下精準治療等,手術價格遠低于三級醫院,病房更是常年爆滿。以此前一名膝關節置換手術患者為例,在我市某三甲醫院置換了一側費用7萬多元,報銷后仍需自費4萬多元,后來在利國醫院置換了另一側,同樣手術費用不到3萬,醫保報銷后個人僅需承擔1萬多元,經過患者間的口碑相傳,甚至把市里的病人都吸引過來。
6年間,兒科從無到有,填補了當地沒有兒科的空白,解決了兒童就近就醫的難題。目前,科室的月門診量占到全院的一半,到秋冬時節及流行病爆發的時期,可達1萬多人次,病房更是人滿為患。
普外科順應醫療對微創技術的需求引進了腹腔鏡、鈥激光碎石、體外碎石機、前列腺電切鏡、輸尿管鏡等設備,這些設備得到很好的運用,而且費用較低。
婦產科擔負當地及周邊婦女衛生保健、計劃生育、婦科疾病及產科接產等醫療工作。科室對宮外孕大出血搶救、高危產婦的管理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疾病頗有心得。
五官科也是當地唯一一家正規的眼耳鼻喉口腔疾病治療專科,在利國小有名氣,吸引了眾多周邊患者慕名前來。2017年7月,一名女性患者被雞骨卡在食道,到市里一家醫院就診說需要開刀取出,又來利國醫院咨詢,醫院立即召集多科醫生會診制定經食道鏡取出異物的方案,異物被順利取出,解除了患者痛苦并避免了開刀。目前這種費用低痛苦小的治療方法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
心腦血管科成立于2016年1月,先后派出多名醫生到省部級醫院進修學習,目前能熟練開展DSA下冠脈造影及支架放置,醫院購置前庭功能測試儀,對眩暈的診斷鑒別起到很大的作用。2017年7月,一名腦干出血患者因病情危重及經濟困難,從上級醫院放棄治療后轉至利國醫院。在全體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由中度昏迷轉至淺昏迷,后逐漸蘇醒。醫院考慮到他們經濟困難,處處為他們節省,醫護人員身體力行,想方設法給他進行康復。許多職工自行為患者捐款,家人特意送來錦旗表示感激。
做優服務 用口碑贏得市場
“與城市三甲大醫院相比,二級醫院的臨床、科研水平差了一大截,如何吸引更多患者到基層醫院就醫?”苦尋良策的張貫林院長在實踐的探索中找到了答案:“只有做優服務,用口碑贏得市場的認可。”
對于遠郊的百姓來說,患了重病要去市區大醫院,但更多常見病還是需要在家門口解決。“秋冬季是兒科的旺季,最多的時候平均每天要看300個病人左右。”兒科主治醫師余愛麗說,兒科是醫院最忙的科室,到了流行病爆發的季節,科室6個醫生都忙不過來。
走進利國醫院的輸液室,這里的環境干凈明亮,無痛皮試、家庭霧化治療、留置針等服務一應俱全,而且全部“明碼標價”。“帶著小孩去市里看病太遠了,這里服務好,平常有個頭疼腦熱都帶這來看。”利國鎮西李村陳大姐正帶孩子做無痛皮試,小家伙兒不哭不鬧,精神很好。陳大姐告訴記者,這里的價格比城里大醫院便宜,環境也不錯,醫生護士態度還好,自己覺得挺滿意。記者注意到,這里的護理服務價格通常要比城里大醫院優惠1/3左右,確實很有吸引力。
10年間,利國醫院還新建了醫技樓和綜合樓,修繕了病房樓和門診樓,添置了大量先進醫療設備。新安裝的荷蘭飛利浦1.5T超導磁共振、美國GE128層螺旋CT、德國西門子大型DSA,這“三大件”的引進,大幅提升了醫院的診斷治療水平,減少了病人去市里做檢查的麻煩和花銷,滿足了百姓就近就醫的需求。
由于地處蘇魯兩省交界、遠離市區,利國醫院還承擔著較重的緊急救治任務,醫院加強對院前、院內綜合急救能力的培訓和投入,全院職工人人掌握心肺復蘇技能,高規格配置120急救車輛,不斷更新添置搶救室設備,順利完成多起大型事故的救治任務,接轉并救治大量的交通事故及急診危重病人。
借助外力 把好人才培養關
口碑越來越好,醫院的經營狀況也隨之改善,職工的待遇大幅提高。醫院秉持“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為職工多謀福利,制定系列激勵機制,在編與不在編人員同工同酬,一律按事業單位標準核發工資,并繳納“五險一金”,并同樣享有15%房補。通過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氛圍留人,全院職工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醫院注重人才培養,每年派出醫務人員到部、省、市各大醫院進修學習,分批安排中層領導到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參加管理班學習,先后選派優秀醫務人員到新加坡、臺灣等知名醫院考察學習,每年邀請醫院管理機構專家進行醫學人文、溝通交流、禮儀禮節等培訓。今年,醫院又與北京大學燕園管理遠程直播課堂簽訂了兩年培訓協議。
經過培訓后,許多醫務人員成為了醫院的業務骨干或科室負責人,醫院從只有1個高級職稱,到如今擁有9個高級職稱,39個中級職稱,更佳的人才梯隊已見雛形,全院的醫療水平也顯著提升。
“把醫院打造成特色更加突出,綜合能力更加強大的二甲醫院及區域性救治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院長張貫林為醫院發展勾畫出美好遠景,作為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的利國,已不僅僅是我市的經濟強鎮,隨著越來越多產業和人口的涌入,這里的基層醫療市場將面臨更多機遇。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