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在2018年6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徐醫附院兒科醫院為徐州及周邊地區的廣大患兒奉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徐醫附院兒科特殊檢查中心。
當天一大早,徐醫附院8號樓二樓就洋溢著歡樂的氣息:樓梯口處,“兒科特檢中心成立” 赫然醒目,色彩嬪紛的氣球和彩帶裝點著整個二樓樓道,清新靚麗,充滿童趣。
據了解,為了給廣大患兒提供更加科學、安全、精準的醫療服務,和更加方便、舒適的就醫環境,徐醫附院兒科醫院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兒科醫院王軍院長的帶領下,經過充足的準備,成立了兒科特殊檢查中心。
“作為大學附屬醫院,徐醫附院是人才培養的領頭羊,在醫教研等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作為公立醫院,徐醫附院多方面展現出公益性:多年來,每年六一,門診掛號免費;每逢周六日,專家號按照普通號收費……”王軍院長說。
兒科胃鏡、纖支鏡,造福本地及周邊患兒
徐醫附院兒科醫院副主任醫師沈棟林副教授介紹說,過去大家一直認為,慢性胃病是成人疾病,與兒童無關,但近年來在兒科門診中發現,慢性胃病的患兒并不少。“慢性胃病往往沒有特殊表現,單憑臨床癥狀診斷較為困難。通過胃鏡檢查,能直接用眼睛發現病灶,觀察胃內有無糜爛、潰瘍、炎癥情況及具體的病變部位。除了能及時發現病灶外,胃鏡檢查還有助于找出慢性胃病的原因。此外,胃鏡下還能進行各種治療,如果發現息肉可以直接做胃鏡下切除;發現胃出血,可以直接在胃鏡下止血。”
沈棟林副教授提到,曾經有一位患兒,反復腹痛,繼而貧血,在徐醫附院兒科醫院通過胃鏡檢查后,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口服藥物后,很快見效,恢復健康。“在對空腔病變的診斷和治療上,相較于傳統的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胃電圖和胃腸道B超等,胃鏡檢查更直觀、準確、安全,是目前診斷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疾病最可靠、最直觀的方法。” 尤其是兒科無痛胃鏡的普及,更加準確、方便、安全,減輕了患兒的痛苦,縮短了康復時長,減少因病痛對患兒學業的影響。
沈棟林副教授提醒廣大家長,對于有反復腹痛并伴有嘔吐或消化不良癥狀的患兒,應該把胃鏡作為首選的慢性胃病檢查方法。“我們目前使用的胃鏡內徑為8mm,適用于1歲以上的兒童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的診斷和治療。下一步將引進更小的內徑,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新生兒患者。通過胃鏡完成十二指腸置管,給患有相關疾病的新生兒提供更好的營養供應方式。”
徐醫附院兒科醫院主任醫師武怡副教授,是江蘇省兒科學會呼吸學組副組長,從事兒科臨床及教研工作近30年,具有豐富的兒科臨床經驗,尤其擅長兒科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及喘息性疾病、兒科感染性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和危重癥診斷、治療及搶救。
武怡主任介紹說,兒童支氣管鏡檢查治療術具有直觀、安全、無創、痛苦小等特點,我們目前使用的電子支氣管鏡直徑在2.8-4.9mm,鏡身柔軟。不僅可以完成對支氣管肺病變的觀察診斷,而且可以吸取深部呼吸道分泌物標本、灌洗液上皮細胞及肺組織活檢等進行應用電鏡超微結構、細胞學及病原學檢測;提高臨床對小兒呼吸疾病的認識及診斷水平,目前我們兒童支氣管鏡可用于氣道發育異常、咯血或痰中的帶血、慢性咳嗽,反復呼吸道感染原因不明等疾病的診斷,同時還可以進行重癥肺炎,氣道炎癥及痰堵及肺不張的灌洗治療,氣管異物取出等等。
自從我們開展兒童支氣管鏡檢查及治療,有多例重癥肺炎治療效果不好,發熱一周甚至十余天,經我們支氣管鏡灌洗后第二天體溫即恢復正常,“對3個月以上的患兒,都可以實施支氣管鏡的檢查、灌洗、呼吸道異物取出以及灌洗液的各項檢查及培養等。”武怡主任特別強調,作為兒內科的新技術手段,兒科支氣管鏡鏡的普及給患兒帶來不少益處。“像臨床常見的肺部大片實變炎癥,以往抗生素要治療半個月,還不能保證不留后遺癥(如形成慢性炎癥、氣道粘膜損傷、及支氣管擴張等),早期灌洗治療后,3-5天就可康復出院,既縮短了抗生素使用時間還能避免炎癥對氣道及肺部不可逆損害。”此外,兒童支氣管鏡的管腔很小,柔軟可彎曲,導光能力強,亮度大,視野清晰,不僅可以輕巧地由口腔或鼻腔進入氣管,還能靈活的進入各支氣管段口,極大地方便了異物的取出。不久的將來我們計劃進一步開展應用支氣管鏡進行鉗取、冷凍、注藥、微波等介入治療。
24小時視頻腦電圖,助力癲癇的精確診療
在徐醫附院兒童特檢中心,各種配套檢查一應俱全。其中,24小時視頻腦電圖是一大特色。
徐醫附院兒科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戴園園介紹說,早在2014年,徐醫附院兒科就已經獨立展開了24小時視頻腦電圖的檢查,結合影像學、遺傳代謝及基因檢查,可以對包括癲癇在內的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做出精準診斷。多年來,在戴園園主任的帶領下,徐醫附院兒科在兒童癲癇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水平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實力也在逐步強大,走在省內先進水平,得到了省內同行的高度認可。
“長程腦電圖是癲癇、暈厥和睡眠障礙等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很多神經及精神疾病,通過短短20分鐘的普通腦電圖,診斷率很低,而24小時視頻腦電圖大大提高了疾病診斷率。”
戴園園主任提到,在我國,隨著醫療手段的提升,重癥腦炎等疾病的死亡率在下降,但由此帶來的神經系統疾病在增多,我國癲癇的發病率也在增加。然而,讓人心痛的是,由于社會的偏見、家長的逃避心理等原因,我國癲癇患者的治療缺口仍然很大。
“很多家長存在認識誤區,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還小,長長自然就好了。更多的家長不敢聲張、不來就醫,原因是怕受到歧視。”戴主任解釋說,小兒癲癇不同于小兒高熱驚厥,后者大多數長大后會自行康復,但是癲癇不能。通過及時診斷、治療,6-7成的癲癇患者是可以完全無發作、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的。她呼吁廣大患兒家長,要正視孩子的疾病,及時就醫,積極配合治療。
戴主任特別提到,由于癲癇小發作(失神發作)的隱秘性,很多家長不易察覺。“曾經有個8歲的男孩,每次發作僅僅3-5秒,表現為愣神兒,身體微傾、手中動作停止、手中物品掉落。很快,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隨之下滑。持續了三四個月,家長來求醫,但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只是單純的走神兒。”經過24小時視頻腦電圖的監測,戴主任確診其為癲癇(失神發作)。
“又不抽,不咬牙,不吐白沫,怎么能是癲癇呢?”
家長不能接受。后來,經過理性地考慮,患兒家屬選擇相信醫生,并積極配合治療。通過藥物治療,3個月后,患兒癥狀完全消失。
用心服務,帶動區域兒科學診療水平的整體提升
徐醫附院兒科成立于1958年,和內、外、婦產科并稱醫院四大科室,現已發展成為區域性的醫療、教學、科研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是江蘇省人民政府重點學科、江蘇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是蘇北地區最早可以做小兒腎臟活檢和骨髓移植的單位。
2014年1月,徐醫附院兒科醫院成立,擁有一座獨棟大樓。徐醫附院兒科醫院院長、兒科主任王軍教授介紹說,徐醫附院兒科醫院有一支優秀、高端的人才團隊。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有13個學組,每個學組有十幾位委員。“能夠當選‘委員’,則代表在該領域具有全省領先水平。徐醫附院兒科醫院有11位專家分別擔任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委員或者學組領導職務。這在全省名列前茅,在省內江北地區獨一無二。”
徐醫附院兒科醫院承擔著淮海經濟區疑難危重癥的診斷和治療,是國家級、省級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緊跟國際、國內兒科醫學前沿,充分發揮綜合優勢,帶動區域兒科學診療水平的整體提升。
王軍教授說,近年來,徐醫附院兒科醫院小兒神經、新生兒、腎臟、血液、心血管、遺傳代謝內分泌、呼吸、消化、急救等專業發展迅速,“用心服務,精益求精,不斷為患兒提供了更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