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中醫藥學是一代代中醫人歷經數千年經驗積累的瑰寶,有著獨特的科學理論體系和切實的防治疾病功效,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藥工作,公立醫院的改革形勢也逐漸有利于中醫院的發展,中醫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此外有改革,內待突破的關鍵時期,廣大中醫人如何從改革中獲取新思路和新方法,堅持走中醫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是擺在廣大中醫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作為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徐州市中醫院在過去兩年中圍繞“突出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治療重大疾病中的協同作用,以及在疾病康復過程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提高中醫藥的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目標,醫院堅持“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要發展、向服務要品牌”的發展戰略,立足改革創新,科學精細管理,提升服務能力,醫院全力實施了亞學科改革,推進普病與專病建設,推廣中醫特色技術,提高多學科聯合診療水平,通過開展“服務滿意度先進科室、中醫特色先進科室、質控管理先進科室、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科室和衛生先進科室”五面流動紅旗評比活動,交出了滿意的答卷。該院連續兩年榮登“全國中醫醫院100強”榜,分別位居第60位和第58位。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得到社會認可,發展成效明顯,醫院發展取得了兩個全省第一的成績:2018年全省“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檢查得分第一名和2017年江蘇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滿意度第一名。
醫院淮海經濟區區域醫療中心地位也日益凸顯,先后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醫藥文化建設試點單位、全國服務質量滿意文明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江蘇省用戶滿意服務明星單位、江蘇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徐州市人民滿意醫院、徐州市文明單位、徐州市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在徐州當地乃至整個淮海經濟區享有極高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真正形成了“以診療中心為突破、以中醫藥特色為優勢、提升診療團隊影響力、提高醫院競爭力”的中西醫醫療新高地。
凝聚中醫特色優勢 打造醫院核心競爭力
中醫藥特色是中醫院建設和發展的主旋律。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醫藥法》,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和扶持政策,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徐州市中醫院致力于加強中醫特色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醫院通過實施“育名醫、建名科、創名院”的“三名”戰略,廣泛推廣和運用中醫診療、護理和養生,走出了一條以中醫為主要特色的崛起之路。
特色就是優勢,就是核心競爭力。在突出中醫藥特色方面,該院充分發揮中醫醫院的龍頭作用,主動拓寬服務領域。他們開設了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中心,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了良好的運行平臺。中心設立了獨立的服務區域,并通過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的宣教和技術的輔導交流,延伸到社區及基層,逐步形成一個群眾性中醫養生預防網絡,普及了未病先防的中醫預防保健理念,基本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醫院鼓勵開展中醫藥療法,在保持傳統中醫藥治療的前提下,積極推廣非藥物療法和傳統中醫治療技術,充分運用正骨、針灸、推拿、穴位貼敷、熏蒸,拔罐等中醫治療技術,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這也使醫院中醫藥氛圍更加濃郁,中醫非藥物療法和中藥治療日趨增多。
未病治療是中醫治療領域的一大優勢,所謂“未病”就是指人體處于亞健康的一種狀態。近年來,徐州市中醫院立足中醫使命,致力于“治未病”工作實踐,重振中醫“養、防、保”的傳統特色,充分發揮中醫不可替代性,已經成為養生、防病、保健引領的中堅力量。“治未病”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有效地弘揚和傳播了中醫藥文化。
與此同時,該院還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著力推進中醫藥特色化服務,積極開展“健康講座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活動,舉辦“中醫中藥社區行”“中醫健康大講堂”系列講座;積極搭建中醫藥宣傳平臺,拓寬了群眾了解認識中醫藥知識的渠道,每年利用國醫節、膏方節、健康節、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周等節日,為群眾提供舌診鏡自檢、體質辨識、中草藥展示、針灸、真假中藥鑒別、保健穴位按摩、各類保健茶品嘗、科研成果展示、膏方品嘗、健教宣傳、有獎燈謎競猜等活動。
醫院每年“三伏、三九”都會舉辦“冬病夏治、內病外治穴貼”,每年冬至舉辦“膏方節”等活動,春季發放“防感香包”、端午發放“避穢香包”、重陽節發放“茱萸長壽香包”、春節發放“祈福香包”,在徐州充分營造了“滿城盡飄中藥香”的濃郁中醫藥文化氛圍。
目前,醫院還在進一步加強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設置健康狀態信息采集與辨識評估區域、健康咨詢與指導區域、健康干預區域、健康宣教區域、健康管理區域和傳統康復方法治療區、物理治療區、作業療法區等,提供急性期康復診療、疑難重癥康復訓練、指導服務,積極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于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
強化專病專科診治 走中西醫結合特色路
醫療技術是醫院賴以生存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中醫院來說,要樹立“中醫要領先,西醫也優秀”的外在形象,關鍵還要靠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城鎮化發展及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增加,高血壓、冠心病等呈年輕化趨勢。近年來,徐州市中醫院心血管科繼承發揚中醫特色,熔鑄中西醫各自所長,以中西醫結合療法,使廣大患者得到滿意的療效,給人民群眾帶去福音。
據該院心血管科主任梁田介紹,近年來市該院響應國家倡導的大力發展中醫的醫療模式,在明確西醫診斷治療的同時,積極發揮傳統中醫優勢,揚長避短,在強大的現代醫學平臺上,更好地發展中醫,中西醫相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病等疾病的診治上不斷探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梁田主任說,創建于1994年的市中醫院心血管科是淮海經濟區唯一國家級心血管中醫臨床重點專科,是省內首批獲得心血管介入治療資質的科室,設有CCU室、心導管室、心血管研究室及兩個普通心血管病區,通過上掛下聯方式,已建立了中醫系統心血管聯盟,樹立了中西醫結合理念。
“我院的中西醫結合心臟介入診療中心在全國市級中醫院中規模、技術、診療量皆排在前列。科室中的電生理起搏專業組擅長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頻發室早、室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律失常等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治療,近年完成心臟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起搏器植入等手術數千例,常規開展單、雙腔起搏器等手術,特別是希蒲氏系統起搏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同時開展的中醫藥治療緩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也屬于省內一流水平。”
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的梁田主任是江蘇省中醫學會心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委員,主攻心臟病介入診斷和治療,完成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冠心病介入等心臟介入手術2000余例。科室學科帶頭人王忠良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常任理事,對頑固性高血壓、不穩定型心絞痛、介入術后心絞痛、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病的中西醫診治有獨到見解。
“針對這些患者,我們通過嚴謹的臨床觀察研究,探討其原因及機制,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并結合臨床經驗,中西醫聯合應用,研制了相應的湯劑、顆粒劑、膏方、穴位貼敷,廣泛應用于臨床,明顯改善了心臟支架置入手術后患者的胸悶、乏力等癥狀,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創新管理注重效能 高層次提升醫院內涵
中醫院要想有創特色,創新管理是關鍵。近年來,徐州市中醫院積極探索管理新思路,逐步深化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內部約束與激勵機制。醫院加大了科主任在科室管理中的責、權、利的比重,建立了責任更明確、考評體系更健全、責任追究更嚴格的管理考核體系,確保了醫院職能科室、臨床科室、醫技科室等各項基礎管理工作水平和管理效能不斷提高。
該院還嚴格規范核算運營,通過強化收支監管和環節控制,加強材料、水、電、汽、油、辦公費、其他費用等支出管理,科學合理降低醫院運營成本,逐步實現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促進固定資產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提高了醫院管理運營效率。
醫院持續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為主題的持續改進活動;相繼開展了規范服務月、醫療護理質量月等活動,成立了病歷專項整治督查小組,健全考核制度,嚴格考核措施,加大獎懲力度,跟蹤持續改進,實現了醫療核心制度落實到位,提升了醫療內涵質量,全年未發生安全醫療事故。
信息化管理對出院患者同樣起著重要作用。中醫腫瘤診療中心要求全院各科室所有惡性腫瘤患者的信息均錄入醫院腫瘤平臺,或由醫務處專人從該院電子病歷系統抓取數據,加強患者的入院診斷、手術方式及有無化療藥物的使用等信息的收集與監管。醫院中醫腫瘤中心設專職人員對惡性腫瘤出院患者進行隨訪,為患者合理安排復查時間、提前預約接診專家,并將隨訪內容及時錄入腫瘤平臺數據庫,數據為各專科監測患者病情提供了方便。
立足中醫堅持使命 構建中醫健康聯合體
近年來,徐州市中醫院順應大健康、大發展的醫改需求,立足徐州、放眼淮海,穩步推進淮海經濟區中醫聯合體。按照市衛計委精準幫扶的要求,該院先后對邳州市中醫院、沛縣中醫院、睢寧縣中醫院、新沂市中醫院、漢王鎮衛生院及45個基層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幫扶,幫助其提檔升級,促進了基層中醫技術水平和中醫人才水平的提高。
通過近四年的對口支援,受援醫院的中醫醫療技術及現代醫療技術水平均得到顯著提升,門急診人次、年出院人數和中醫優勢病種門診人次逐年增加。其中邳州市中醫院肺病科、腦病科;睢寧縣中醫院肛腸科、針灸科、腦病科;新沂市中醫院脾胃病科被評為徐州市中醫院臨床重點專科。
為優化醫院診斷流程,提升患者就醫體驗,醫院著力推行多學科綜合診療協作模式,分別由腫瘤科、介入科、普外科和中醫外科牽頭,成立中醫腫瘤多學科綜合診療協作中心;由重癥醫學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檢驗科、藥劑科牽頭,成立抗菌藥物管理多學科協作中心。
醫院新成立的腫瘤MDT診療中心下設胃腸腫瘤組、肝膽胰腫瘤組、乳腺腫瘤組、肺癌、食管癌腫瘤組、消化道早癌組,由多學科專家共同參與組成各MDT工作組,由結直腸外科、肝膽外科、甲乳外科、消化科內鏡中心、腫瘤內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多學科共同完成惡性腫瘤患者的診治,實現MDT所具備的互動、協同、溝通、快速、優化等特點,體現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精神,為患者提供一攬子診療服務。診療中心立足中醫特色,做到內科與外科、中醫與西醫、保守與開刀相結合,完善科與科直接轉接機制,科室內部形成同質化治療標準,科室之間形成專業共識,對患者進行有序、多學科診治。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科學化管理,該積極實踐AMS策略,規范抗菌治療的藥物選擇、使用劑量和用藥時間,建立科學化精細化的長效管理機制,醫院在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抗菌藥物管理多學科協作會議(AMS-MDT)。AMS-MDT以病歷討論會的形式開展,分別由重癥醫學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檢驗科、藥劑科牽頭,其他臨床科室參與,做病例分享。會議通過對患者抗菌治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治療方案等進行詳盡匯報,并提出了治療每階段的問題和疑惑,臨床專家現場討論,針對病例提出的問題及自身的臨床體會展開深入點評與熱烈討論,為患者的診療提供了思路借鑒。
自2018年5月開辦以來,每兩周召開一次,至今共討論病歷數十余份,為患者的治療提出了客觀、科學的治療方案和建議,取得良好效果。AMS-MDT會議評價各科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指導臨床科室規范使用抗菌藥物,持續提升醫院抗菌藥物管理的內涵與水準,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機構服務水平。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