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天使風采:千里來徐尋醫,只因患者那份對市一院的信任,而這份信任,正是一院人用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優質的人文服務維系起來的。
近日,燒傷整形科用精湛醫術,讓一位山西青年小王(化名)擺脫兩年壓瘡不愈之“痛”,助其兩周“速愈”。在出院之日,鄧向東主任特意為患者安排車輛,醫護人員親切送行,為千里尋醫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采訪時,偶遇小王的患友——徐州志愿者朋友吳師傅來看他。吳師傅給我們講了一個與小王結緣的故事:“我和小王都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先天性脊柱裂因為伴有神經損傷,常突發“無痛性”壓瘡,無法預防。小王因為這次壓瘡2年多不愈,之前曾看到過市一院成功治療多例壓瘡的報道,也有病友分享在市一院治療壓瘡的經歷,但仍心存顧慮,在微信群里想咨詢徐州患友。我看到后就和他保持聯系,并且告訴他,我在市一院的親身就醫經歷。在我出生40天后,父母帶我來到市一院看病,當年是市一院的專家為我親自做的脊柱裂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近幾年我加入了好幾個先天性脊柱裂患友微信群,經常到全國各地參加很多講座活動。據我了解,目前先天性脊柱裂患者術后生存率超過50年的并不多,在群里比我年齡大的也不多,我幾乎可以說是“元老”了。別看我拄著拐杖,我還經常外出旅游,曾經登上過泰山,很多人佩服我,我感到很自豪。感謝市一院專家的精湛醫術,讓我擁有今天的美好生活......相信市一院燒傷科一定會治好你的病。”吳師傅的話語充滿陽光、感恩與信任。就這樣,聽了吳師傅的建議后,因為信任,小王和家人更是堅定了奔赴千里尋醫的決定。
(以上兩圖分別為小王在朋友圈分享求醫經歷、感謝救助醫生;與患友交流術后感受)
燒傷整形科鄧向東主任接診患者后,通過詳細了解病史得知,小王之前發生過兩次壓瘡,均歷經半年多才治愈。查體:患者右臀部坐骨結節處可見3cm*3cm皮膚破潰,形成竇腔,深達坐骨結節,創面有黃色滲出液,創緣皮膚局部壞死,有異味。這次發生壓瘡后也曾去過當地醫院就診,予抗感染、對癥治療,用了很多方法后始終難以治愈。當地醫院醫生表示治療難度大,至少要經歷三至四次手術治療,所需費用也高。
面對患者及家屬的信任,鄧向東主任帶領醫護團隊,用獨創的壓瘡治療技術,加強圍術期護理,僅用兩周時間就讓困擾小王的兩年壓瘡之痛“速愈”。近三年來,燒傷整形科通過這種獨創的壓瘡治療技術,已經成功治愈了近300名壓瘡患者。
出院之日,考慮到小王因為脊柱裂伴神經損傷,雙下肢活動障礙,日常需拄拐行走活動不便,鄧主任特意安排車輛把患者及家人送至車站,溫馨人文服務讓小王和家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醫者仁心,開拓進取,一代代一院人“醫”路精益求精,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始終未改,只為不負患者的信任與生命重托!站在歷史的天空下,那些感人的醫患故事,點點滴滴,匯成了一首絕美的生命之歌,鑄就了市一院特有的文化精髓。
小王的父親感動地說:“來徐尋醫之前,當地醫院認為一次住院手術能夠治愈壓瘡不可信。聽了病友吳師傅的建議后,我們一家人選擇了對市一院的信任。燒傷科的技術一流,服務更暖心。市一院,我們來對了......”
文化盛,則醫院興。市一院擁有85載深厚的文化底蘊,85載懸壺濟世,杏林春暖;85載砥礪前行,薪火相承。市一院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亦是傳承和創新的過程。翻開厚重的歷史卷章,傳承與創新的“文化活水”始終潤澤著一院人,生氣蓬勃,轉留下的是一院人孜孜不倦的奮進足跡,傳承的是一院人永爭一流的精神,積淀的是特有的人文與信譽。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秉持“質量立院、科教興院、人才強院、文化鑄院”的發展理念,新一屆院領導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不斷進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質量創新、服務創新、文化創新、科技創新等,在醫療技術、文化品牌、人文情懷、醫患關系、服務品質等方面頻頻結出碩果,將一院精神傳承與發揚。在穩步推進醫院改革和跨越式發展過程中,隨著新醫院的正式啟用,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環境,進一步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 切實把創新改革成果轉化為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改善百姓就醫體驗,打造有溫度的溫馨人文服務,努力提升百姓的健康獲得感。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