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濟,精準施策——護理部
在優化措施出臺后第一波疫情的沖擊下,我院護理人員在崗人數從12月14日開始呈斷崖式下降,“非戰斗減員”使短短7天時間在崗的護理人員降至 56%,急診醫學科、重癥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作為最先接觸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科室,人力資源更是極度緊缺。護理部按照院黨委部署,不分晝夜進行全院護理人力資源的統籌調配,奔走在全院各科,用行動踐行初心。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從外科、手術室等科室抽調精兵強將補充人員,緩解臨床壓力。護理部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每個人都強忍咳嗽,沙啞著嗓音為臨床一線安全有序的工作而堅持著。制定危重癥護理人員培訓方案、選調各專科預備隊人員、協調儀器設備、指導臨床工作、排除安全隱患、強化安全責任意識......臨床各科室全力配合護理部安排,從人員到儀器設備相互支援、相互扶持,共渡難關。臨床護士也在堅持著,兩周時間護理人員核酸陽性或有癥狀人員達到93%。雖然未能得到充分休息,但為了守護患者的生命與健康,他們用柔弱的肩膀擎起生命的堅強,咳嗽、乏力、心慌、氣喘甚至還在發熱的他們匆忙返崗,因為他們知道病毒沒有休息,患者更需要他們。一陣陣劇烈的咳嗽后,拖著疲憊的身軀,依然奔走在臨床一線。
勇往直前,分秒必爭——急診搶救室
作為戰場的最前沿,急診搶救室在這個寒冷的冬季無疑成為了全院最為忙碌的地方之一。急診走廊和診室里排滿了就診的患者和家屬,焦急的催促、奔走的步伐、搶救室始終被急危重癥病人填充的滿滿當當,一波波被協調住院,一批批重癥病人又收治進來,痛苦的呻吟聲、焦急的催促聲、機器的報警聲、緊急的治療安排聲中,急診護士綠色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隨處可見。他們竭盡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心肺復蘇、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協助檢查或轉運住院,累極了扶著搶救床欄喘息一下又邁開腳步奔向下一個病人。原本每班次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生生被拉長至14個小時甚至更久,一早上班到晚上八點吃不上午飯甚至喝不上一口水已是常態,他們直面急癥患者,高強度的工作負荷,每天和死神賽跑,拼盡全力從死神手中搶奪病患,嚴守生命的第一道大門。
迅速擴容,全力保障——重癥醫學科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的階段,危重癥患者迅速增多,床位數較之前翻了一倍,尤其是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患者,病情進展迅速,給我院重癥醫學科的醫療救護工作帶來巨大挑戰。作為治療危重患者的主戰場,這里安靜的似乎只聽得到儀器的聲音,但暗潮涌動,每位“戰士”都保持著警惕,病情變化隨時可能發生。觀察病情、翻身、吸痰、輸血、CRRT以及各種導管的護理等,一切工作忙碌而有序。特殊時刻疏于對家人的關注,護士長胥晶的父親因病去世,作為女兒未能床前盡孝,處理好家務胥護士長強忍失父之痛,立刻帶病返回崗位,投入忙碌的工作中。危重病人抵抗力差,為了病人的安全,醫院將危重癥病人根據核酸檢測情況進行分區收治,病后返崗人員在陽性區繼續護理病人。為減少被感染后傳播給病人的幾率,許多護理人員以科室為家,他們也是“錯峰感染”執行較好的科室,他們主動放棄休息時間,每周工作達72小時,拖著虛弱的身體、頂著救治工作帶來的身心壓力,依然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全力把好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
臨危受命,義不容辭——急診醫學科三病區
為全力保障急危重癥患者診療及收治工作,12月26日醫院決定當日下午即成立急診三病區,擴增床位54張。護理部緊急抽調11名護士火速增援,剛下夜班的護士長許博未能休息配合陳樹珍護士長共同組建科室,所有物資從無到有,一個下午病區準備全部到位,僅用了48小時,患者從零達到飽和,高效的行動極大的緩解門急診患者堆積滯留的壓力。病區所有護理人員迅速投入到患者的治療與護理工作中,每個班次都是十幾小時,沒有任何一人抱怨退縮,雖筋疲力盡,但仍全力以赴保障每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得到最及時有效的救治。
守望相助,同心戰疫——風濕免疫科
為高效利用好有限的人力資源,12月21日,在院領導的決策之下,對臨床部分科室進行整合,風濕免疫科作為第一批合科的科室,在崗的護理人員均被調配至全院其他科室進行支援。12月25日,為緩解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收治壓力,接醫院通知風濕免疫科緊急分科,原有護理人員返回科室,全院調配醫療資源,2天時間51張床全部收治完畢。科內特級病危患者及一級護理患者數僅次于重癥醫學科及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員從原有9人擴充至13人,班次由正常班改為8-8班,每天加班工作至深夜;護理人員們輕傷不下火線,堅守崗位,全力確保患者的安全。
這世上沒有天生的英雄,有的是一個個平凡人,在逆境中站出來,擋在病魔面前。她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平凡工作中對生命的敬畏。引用基辛格《論中國》里的一句話,“中國人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而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便是這最勇敢的沖鋒者。我們雖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疫情的陰霾,擋不住四面八方的“陽光”。
堅守崗位甘奉獻 ,齊心協力渡難關。 冬季的夜盡管漫長,但永遠遮擋不住黎明的曙光。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克時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調整心態,積極面對疫情。黑暗終將過去,待十里杏花綻放之時,便是那黎明的曙光到來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