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婦科頻道:不少婦女尤其是未婚婦女,往往存在一種錯誤認識,以為藥物流產宛如月經來潮一般,不會影響健康,以致不重視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一旦避孕失敗后,就使用口服流產藥,如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
但若應用不當,藥物流產會發生嚴重反應與并發癥。
藥物流產僅適用于停經49天以內、尿妊娠試驗為陽性的孕婦,孕期愈短,效果愈好。但有些女性禁用,如:伴有哮喘、痙攣性支氣管炎、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青光眼與肝、腎功能不全、異位妊娠、潰瘍性結腸炎、腎上腺皮質切能不全、長期使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及Ⅱ型糖尿病等女性。 一般藥物流產后,約2-3天,子宮腔內的胚囊即可排出,此時陰道出血較多,可有頭暈、惡心、嘔吐、乏力、腹痛等反應,而子宮中的蛻膜組織往往在2周左右才能慢慢排出,隨后出血停止,這稱為完全流產,故規定孕婦在藥物流產后15天去醫院復查。必要時做B超檢查與尿妊娠試驗,以確定流產效果。
如果在服藥后1周內未流產,或10天左右陰道流血明顯增多,以及超過3周至1個月流血仍淋漓不盡時,則應及時去醫院復查,若流產失敗或流產不全,需分別做人工流產或刮宮手術。“藥物流產不當可帶來巨大危害!” 楊曉明說。但有些女性對藥物流產的利弊不甚了解便隨意使用,以致險象環生。如一位孕婦竟在家中自行服藥流產,開始未見胚囊排出,但在第4天突然腹痛,導致休克狀態,經醫生診斷為宮外孕,幸虧搶救及時才化險為夷;另一位孕婦在藥物流產后,陰道持續出血達40余天,她企圖借助于月經沖下殘留組織,而未及時刮宮,也導致大出血,雖經奮力搶救脫險,但已發生貧血與盆腔感染等癥。
楊曉明主任提醒女性朋友:反復的藥物流產,尤其是短時間內的,是非常有害的。 因為,藥物流產是通過“干擾”內分泌才起作用,卵巢等受“干擾”后是需要時間來恢復,否則難免發生紊亂。此外,藥物流產所造成的出血等對身體會造成直接損害,有時由于局部損傷、出血、抵抗力低等,還可造成感染。
由此可見,藥物流產不是常規的避孕方法。而僅僅是作為避孕失敗發生意外妊娠后的一種補救措施。必須在有條件的醫院,在醫生的監護和指導下進行,切忌擅自在家中服藥流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