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這些天來憂心忡忡。長期以來,她一直謹小慎微地避孕,直到31歲那年,工作穩定經濟繁榮萬事俱備,是時候開始做母親的人生規劃了。可是,整整一年過去,就連公司派她出國進修的大好機會也放棄了,努力來努力去,每個月都隨著月經的來潮,滿懷希望落了空。
她和先生再也承受不了這種“失望——盼望——再失望”的情形,下決心去醫院做一番全面的檢查。結果,蘇珊被懷疑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并由此導致了不孕。
作為一名關注健康生活品質的成熟女性,蘇珊對一些常見婦科問題具有準專業的知識水平,比如子宮肌瘤、宮頸糜爛,她都耳熟能詳。但子宮內膜異位癥?她可是從來一無所聞。想不通啊,怎么會得上這么一種怪病呢?
而醫生告訴她:實際上,這絕不是什么罕見的疾病,它的發病率可以達到1%~50%。這個數字是個相當大的范圍,因為醫學家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就算最保守的1%的發病率,也已相當可觀了!
預先的征兆:越來越重的痛經、不孕
蘇珊從小到大并不是嬌氣的人,連感冒發熱都很少,只除了一個痛經的毛病——自從13歲初潮到現在,每月一次的疼痛著實讓她苦惱,年紀小時還不是太嚴重,忍一忍就過去了,可自打25歲以來,一年比一年更厲害,每一次都得用止痛片,有時甚至非得請假在家躺上一天。聽人說,一結婚就好了,可結婚后不但沒見好,反而越來越重;后來又聽人說,生完孩子就好了,可這不是一直就沒懷孕么。
當蘇珊把痛經的情況向醫生提起時,那位滿頭銀發的老專家登時顯得很興奮,馬上叫來幾個實習醫生,當著蘇珊的面講起課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表現就是痛經,而且,這種痛經往往是逐漸加重的,這一點和這位女士的癥狀完全符合!”
醫生發現了一個疾病的“黑典型”,大概就跟蘇珊揮筆簽下一大筆生意一樣好心情吧。值得理解。
蘇珊鉆研了一番醫生那些充滿專業詞匯的解釋,總算弄明白自己身體里到底發生了什么:正常情況下,在月經期,子宮內膜從宮腔里脫落下來,形成經血流出體外。而在她的身體里,有些內膜細胞離開了大隊人馬,開始個別行動,轉移到卵巢、盆腔等其他器官或組織上,并且種植、生長,就形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這些別處生根的子宮內膜也同正常子宮內膜一樣,周而復始地生長、變化和出血,造成月經期的盆腔疼痛。如果異位病灶生長在卵巢內,就會形成囊腫,不但引起疼痛,而且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對于這種病的起因,醫學上還沒有完全搞清楚,但是月經初潮年齡小,月經周期短,月經期持續時間長的女性更容易患這種病。
子宮內膜異位癥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也不會嚴重威脅健康,但有些人,會引起痛經及不孕;也有相當多的人沒有任何癥狀,特別是在初期。
對于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有痛經、不孕、性交痛、月經紊亂等癥狀,就應懷疑是不是患上了子宮內膜異位癥,應當到醫院去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是不孕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還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不孕?這個問題像“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難倒了眾多醫學家們。可以肯定的是,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婦女中不孕癥的發病率為30%~50%,而不孕癥婦女中約30%~58%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確實有一些人治愈了子宮內膜異位癥后開始懷孕。
為什么越來越多?
醫生建議蘇珊進行B超檢查,抽血查CA125,等到結果出來,醫生告訴她,目前初步確定她患了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也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相當常見的一種,需要手術治療,既能治病,又能明確診斷。
聽到這個消息,蘇珊忽然間覺得事態嚴重——好好的要動手術,會不會搞錯了?如果僅僅是痛經,平時用止痛片也能搞定的小毛病,居然要開膛破肚?!
換了一家婦科專科醫院再次檢查后,醫生做出了同樣的診斷。無論如何,手術是必須進行的。為了治病,為了要孩子,都免不了這溫柔一刀。
蘇珊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可原諒!照理說,我們的身體擔負著十月懷胎的重任,周而復始的月經周期、和諧的激素、精確的調節系統,身體里成千上萬個美奐美侖的、令人驚喜的設計方案,可是,為什么會另生這許多枝節?居然還會發生子宮內膜安錯了家的這種蹩腳錯誤!難道造物者麾下那些高明的設計師,在星期天把事情交給了一個馬馬虎虎專會把飯燒糊的徒弟?
醫生們的看法是:在幾十年前,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人們的印象里還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之所以越來越多,一是因為新的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檢查,使醫生們更容易發現和診斷這種疾病。另一個原因是:現代女性的生育方式與從前大不相同了!
在石器時代,女人們初潮年齡比較遲,而且很可能在一年之內就會懷孕,然后有2~4年的哺乳期,這幾年里月經周期是受到抑制的。那時的女人,一生5~6次懷孕、十多年的哺乳時間完全不在話下,她們月經周期的總數大約不超過150次,不到現代女人的1/2。而現代女性無一例外地推遲生育年齡,即使生孩子也不會生很多個。由于身體總是有比較高的雌激素水平,又不因為懷孕和哺乳而打破,便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的沃土。
克里斯蒂安·諾斯魯普是一位有經驗而且有創意的婦產科醫生,她在《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智慧》一書中寫道:“子宮內膜異位是競爭帶來的疾病,當一個女人的感情需要和她在外部世界的職責相競爭時,它就發生了。”
她說:“我見過許多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人,她們在外部世界里毫不留情地驅動自己,幾乎從不休息,很少對內心最深處的需求與愿望進行調整。”
一位榮格派的心理分析家將子宮內膜異位稱做“祭祀給女神的血”——是我們的身體以獨特的方式提醒我們:別忘記身為女人的自然屬性,別忘記休息和保養,別忘記多多關照我們自己!
她和先生再也承受不了這種“失望——盼望——再失望”的情形,下決心去醫院做一番全面的檢查。結果,蘇珊被懷疑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并由此導致了不孕。
作為一名關注健康生活品質的成熟女性,蘇珊對一些常見婦科問題具有準專業的知識水平,比如子宮肌瘤、宮頸糜爛,她都耳熟能詳。但子宮內膜異位癥?她可是從來一無所聞。想不通啊,怎么會得上這么一種怪病呢?
而醫生告訴她:實際上,這絕不是什么罕見的疾病,它的發病率可以達到1%~50%。這個數字是個相當大的范圍,因為醫學家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就算最保守的1%的發病率,也已相當可觀了!
預先的征兆:越來越重的痛經、不孕
蘇珊從小到大并不是嬌氣的人,連感冒發熱都很少,只除了一個痛經的毛病——自從13歲初潮到現在,每月一次的疼痛著實讓她苦惱,年紀小時還不是太嚴重,忍一忍就過去了,可自打25歲以來,一年比一年更厲害,每一次都得用止痛片,有時甚至非得請假在家躺上一天。聽人說,一結婚就好了,可結婚后不但沒見好,反而越來越重;后來又聽人說,生完孩子就好了,可這不是一直就沒懷孕么。
當蘇珊把痛經的情況向醫生提起時,那位滿頭銀發的老專家登時顯得很興奮,馬上叫來幾個實習醫生,當著蘇珊的面講起課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表現就是痛經,而且,這種痛經往往是逐漸加重的,這一點和這位女士的癥狀完全符合!”
醫生發現了一個疾病的“黑典型”,大概就跟蘇珊揮筆簽下一大筆生意一樣好心情吧。值得理解。
蘇珊鉆研了一番醫生那些充滿專業詞匯的解釋,總算弄明白自己身體里到底發生了什么:正常情況下,在月經期,子宮內膜從宮腔里脫落下來,形成經血流出體外。而在她的身體里,有些內膜細胞離開了大隊人馬,開始個別行動,轉移到卵巢、盆腔等其他器官或組織上,并且種植、生長,就形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這些別處生根的子宮內膜也同正常子宮內膜一樣,周而復始地生長、變化和出血,造成月經期的盆腔疼痛。如果異位病灶生長在卵巢內,就會形成囊腫,不但引起疼痛,而且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對于這種病的起因,醫學上還沒有完全搞清楚,但是月經初潮年齡小,月經周期短,月經期持續時間長的女性更容易患這種病。
子宮內膜異位癥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也不會嚴重威脅健康,但有些人,會引起痛經及不孕;也有相當多的人沒有任何癥狀,特別是在初期。
對于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有痛經、不孕、性交痛、月經紊亂等癥狀,就應懷疑是不是患上了子宮內膜異位癥,應當到醫院去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是不孕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還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不孕?這個問題像“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難倒了眾多醫學家們。可以肯定的是,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婦女中不孕癥的發病率為30%~50%,而不孕癥婦女中約30%~58%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確實有一些人治愈了子宮內膜異位癥后開始懷孕。
為什么越來越多?
醫生建議蘇珊進行B超檢查,抽血查CA125,等到結果出來,醫生告訴她,目前初步確定她患了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也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相當常見的一種,需要手術治療,既能治病,又能明確診斷。
聽到這個消息,蘇珊忽然間覺得事態嚴重——好好的要動手術,會不會搞錯了?如果僅僅是痛經,平時用止痛片也能搞定的小毛病,居然要開膛破肚?!
換了一家婦科專科醫院再次檢查后,醫生做出了同樣的診斷。無論如何,手術是必須進行的。為了治病,為了要孩子,都免不了這溫柔一刀。
蘇珊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可原諒!照理說,我們的身體擔負著十月懷胎的重任,周而復始的月經周期、和諧的激素、精確的調節系統,身體里成千上萬個美奐美侖的、令人驚喜的設計方案,可是,為什么會另生這許多枝節?居然還會發生子宮內膜安錯了家的這種蹩腳錯誤!難道造物者麾下那些高明的設計師,在星期天把事情交給了一個馬馬虎虎專會把飯燒糊的徒弟?
醫生們的看法是:在幾十年前,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人們的印象里還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之所以越來越多,一是因為新的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檢查,使醫生們更容易發現和診斷這種疾病。另一個原因是:現代女性的生育方式與從前大不相同了!
在石器時代,女人們初潮年齡比較遲,而且很可能在一年之內就會懷孕,然后有2~4年的哺乳期,這幾年里月經周期是受到抑制的。那時的女人,一生5~6次懷孕、十多年的哺乳時間完全不在話下,她們月經周期的總數大約不超過150次,不到現代女人的1/2。而現代女性無一例外地推遲生育年齡,即使生孩子也不會生很多個。由于身體總是有比較高的雌激素水平,又不因為懷孕和哺乳而打破,便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的沃土。
克里斯蒂安·諾斯魯普是一位有經驗而且有創意的婦產科醫生,她在《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智慧》一書中寫道:“子宮內膜異位是競爭帶來的疾病,當一個女人的感情需要和她在外部世界的職責相競爭時,它就發生了。”
她說:“我見過許多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人,她們在外部世界里毫不留情地驅動自己,幾乎從不休息,很少對內心最深處的需求與愿望進行調整。”
一位榮格派的心理分析家將子宮內膜異位稱做“祭祀給女神的血”——是我們的身體以獨特的方式提醒我們:別忘記身為女人的自然屬性,別忘記休息和保養,別忘記多多關照我們自己!
閱讀下一篇
子宮內膜“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