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天使風采:6月16日,在省國資委黨建工作先進表彰會上,徐礦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魏秀娥被評為優秀黨員。對這位從醫二十年,練就一雙回春妙手,用精湛技藝和高尚醫德書寫大愛的醫生來說,這是一個實至名歸的榮譽。面對記者的采訪,魏秀娥引用了明代名醫裴一中的一句名言: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
魏秀娥確實是這樣做的。翻開魏秀娥的簡歷,我們看到的是一位醫術近仙者在醫學領域內的成長軌跡。魏秀娥,神經內科主任,醫學博士,先后深造于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科學研究所和醫院神經內科、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一直從事神經內科的臨床和科研工作,擅長腦血管病的個體化診治,尤其在腦血管病的介入診治,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救溶栓治療方面有優勢,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睡眠障礙及疑難危重病人的診治亦有豐富的經驗。
從醫20多年來,魏秀娥為了千千萬萬個生命的托付,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中奉獻自己的青春,以高度的責任心,始終貫徹著“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懷著一顆火熱的心,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康復、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實現著自己的誓言。一次,一位患者因突發言語不清,左側肢體無力入院急診,入院時患者雙眼向右側凝視,口角歪斜,不能說話,左側肢體幾乎完全癱瘓,在診斷后,魏秀娥考慮其患有腦梗死,具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的機會,便立即啟動腦梗死溶栓綠色通道。隨后,魏秀娥不厭其煩的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最終經家人同意進行溶栓治療,溶栓后15分鐘,患者恢復部分語言,左側肢體稍微能活動了,雙眼凝視好轉了,溶栓后30分鐘,奇跡出現,患者言語清晰,左側肢體已能活動。
作為科室帶頭人,魏秀娥深知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她帶領全科醫護人員在做好臨床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幾乎每天晚上都需要加班延點,查閱典籍,整理材料,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在她的帶領下,科室注重臨床、教學、科研協調發展,各項工作逐漸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學科建設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其技術及科研實力在省內同專業中已邁入前列,成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作為科室業務精英、學科帶頭人,她始終與醫院神經內科的同行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不斷學習、積極探索,開展多項新業務,并定期組織科室醫務人員進行業務學習,討論疑難危重案例,提高科室人員的業務水平。
近年來,魏秀娥多項研究成果在省、市及行業內獲獎。其中,《磁共振彌散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獲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江蘇省煤炭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血管內支架植入術與藥物干預治療腦血管狹窄的臨床對照研究》獲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二等獎;《大鼠全腦缺血及缺血預處理再灌注后神經細胞凋亡及P53蛋白表達的實驗研究》獲江蘇省煤炭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微創清除血腫和水蛭素治療腦出血的實驗研究》獲徐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腦血管病的介入診斷與治療》獲徐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一等獎。
魏秀娥還一直擔任徐州醫學院本科生的帶教工作,近年來又承擔研究生的帶教工作。她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并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和課改工作。在給學生傳授醫學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和愛傷觀念。在教學實踐中虛心聽取學生和教務處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反饋意見,認真總結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能夠根據教學任務認真制定教學計劃,課前認真閱讀教材和教學大綱,分析每一次課講授的重點和難點,制定授課計劃,創新教學模式。開展PBL教學,啟發學生思維;嘗試雙語和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研究生的帶教中能夠注重對其科研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求實的工作態度,加強對科內年青教師的培養,使他們能夠較快地勝任臨床醫療和教學工作,在診療技術和教學能力等方面得到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