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天使風采:上月,世界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創始人、西班牙拉科魯尼亞大學附屬醫院胸外科Diego Gonzalez Rivas(岡薩雷斯)教授應老朋友、徐州市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侯予龍博士的盛情邀請,來到徐州市腫瘤醫院進行學術交流,并與胸外科專家合作完成了1例單孔胸腔鏡左下肺葉袖狀切除手術。
單孔胸腔鏡技術在徐州市腫瘤醫院胸外科已經是常規手術,目前已成功進行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330余例。這一切,與醫院大力的人才引進侯予龍博士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從醫20余年,侯予龍科研、技術一手抓,不僅主持完成省級科研課題兩項,曾獲淮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開展臨床工作同時還培養、帶教多名碩士研究生。
在侯予龍看來,醫者不僅要具有高超的技術,同樣還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要有“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的情懷。
著力打造學科品牌,樹起蘇北一面旗幟
醫學并不是侯予龍高考時的首選,陰差陽錯走上醫學道路的他在學習和工作中逐漸感到醫生的責任。做過無數高難手術,收到過無數錦旗、感謝信的侯予龍印象最深的卻是剛工作時做過的一例化膿性闌尾炎手術,患者術后送的一封手寫的字跡歪歪扭扭的感謝信,因為患者腹腔污染嚴重,術后出現了切口感染,通過耐心細致的換藥治療,患者順利出院了。三四個月后,年輕的侯大夫收到了患者一封手寫的感謝信,感謝醫生在其住院期間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患者的理解和感謝讓他既感動又內疚。雖說切口感染屬于化膿性闌尾炎術后合理的并發癥,但如果工作更細致一點,感染或許可以避免。患者對醫生的這份溫暖讓他記在心里,并成為關愛每個患者的動力。努力做最完美的手術,讓患者最快康復,成為他的行醫座右銘。
如今,作為市腫瘤醫院胸外科的學科帶頭人,侯予龍在國內較早開展3D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手術,在江蘇省率先開展側俯臥位下全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手術,較早開展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手術,胸腔鏡手術量在省內領先。擅長食管癌(精通食管癌各種手術方式,有1000多臺食管癌手術經驗)、賁門癌、肺癌等胸部惡性腫瘤的手術切除及術后綜合治療,熟練開展單操作孔胸腔鏡肺癌根治手術、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以及縱隔腫瘤、氣胸等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個人年均手術量300余臺。
身兼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的侯予龍擁有著一長串的光環:美國胸心外科協會會員,中華醫學會徐州胸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抗癌聯盟副主任委員,2012年9月及2014年9月兩次獲得優秀教師稱號,2013、2015及2016年度被評為醫德醫風“優秀”人員,2016年被江蘇省確定為第五期“333工程”培養對象,2017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蘇北特聘專家,徐州市“雙創計劃”引進人才(事業單位唯一一名)。
學無止境,厚積才能薄發,侯予龍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每一步成就背后都是一個個臨床實例積累而來。胸腔鏡手術在侯予龍的悉心推廣下,已是徐州市腫瘤醫院胸外科常規開展并且非常成熟的一項技術。在侯予龍的帶領下,胸外科瞄準前沿,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積極打造學科特色和品牌,并承擔著蘇魯豫皖等地區胸心外科的預防、診斷、治療和急救任務,形成優勢明顯的醫療高地,樹立了蘇北地區胸心外科微創技術的一面旗幟,吸引了全國各地患者慕名而來。
讓更多患者受益,助年輕醫生成長
兩年前,侯予龍團隊成功完成徐州首例單孔跨縱膈切除左側肺癌和右側胸腺瘤手術,手術微小的入路切口讓家屬贊嘆不已,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患者來自安徽宿州,是一位74歲的高齡老人。患者的胸腺瘤在右側,選擇的入路切口不一樣,位置也要比左側肺部切口更高且更靠前。跨越縱膈切除對面的瘤體是以前沒有嘗試過的,難度極大。手術過程中,侯予龍及其團隊緊密配合,絲毫不敢大意,最終歷經4個小時,僅一個操作孔就成功完成了左下肺癌根治和右側胸腺瘤切除手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一天后就可以下床活動。
醫生是個良心活兒。侯予龍說,同樣的手術,同樣的技術,手法的嫻熟、精細與否,對患者的愈后效果大不一樣。有一位50多歲來自南京的馮先生做了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手術,侯予龍在他的胸部開了4個小孔,徹底切除了食管病變組織及周圍的淋巴結,然后在腹腔鏡下游離胃并完成腹部各組進行了細致又精心的淋巴結清掃,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侯予龍在科研和臨床工作中勇攀高峰,既是榜樣也是老師。一個科室的診療能力不僅體現在處理常見病例上,更重要的是危重復雜病例的應對能力。市腫瘤醫院胸外科在侯予龍的帶領下,靠著自身過硬的技術素養、團隊的協作能力,對患者負責到底的醫者責任,完成了一次次重大手術,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患者的信任。
技術力量是患者生命健康的保障。為了讓更多患者受益、助年輕醫生成長,侯予龍多次在徐州地區、安徽及山東地區進行手術帶教示范,舉辦學術會議,參加義診。2016年9月他在新疆奎屯醫院進行食管癌腔鏡手術演示,2016年及2017年徐州市腫瘤醫院先后成功舉辦首屆及第二屆淮海經濟區胸外科微創論壇,2018年成功舉辦“胸懷天下”蘇魯豫皖首屆胸外科菁英會議,借學術交流活動推廣胸外科微創技術,讓更多患者受益。
自2016年始,侯予龍開始在淮海經濟區進行手把手胸腔鏡技術培訓,先后在安徽蕭縣及淮北,山東蘭陵,徐州的新沂、邳州、豐縣、沛縣設立工作站,舉辦了多期胸腔鏡學習班和現場手術演示,培訓了多名技術人才,大幅度提升了淮海經濟區胸外科微創手術的開展和水平的提升。
杏林春暖,妙手仁心
在醫生這個備受尊崇的行業里,侯予龍拼搏20余年,他丹心仁術精益求精的醫德在業內已深入人心,接觸過侯予龍的患者及家屬沒有一個人不對他肅然起敬。
2016年8月,七旬的袁老先生由于身體不適來到市腫瘤醫院檢查,侯予龍見到老人后,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立即安排做了胸部C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左肺上葉有腫塊,需盡快手術。為了挽救老人生命,侯予龍反復思考治療方案,親自主刀,憑著手術團隊的沉著冷靜、緊密配合,不僅做到手術的順利完成,還達到了讓老人術后一周就出院的驚喜效果。術后患者家屬激動地說:“是侯醫生保住了我們一個完整的家!”
去年秋,一位先后罹患“左、右肺癌、食管癌”三次癌癥的患者在市腫瘤醫院胸外科順利實施了“胸腔鏡下食管癌根治手術”。患者79歲,既往有過兩次胸部手術史,肺功能明顯減退,胸腔及腹腔的黏連,這些都極大地增加了手術難度。侯予龍帶領他的團隊在術中克服了一道道險關,順利完成了手術。術后老人的恢復過程也是一波三折,但在醫護人員悉心治療下,最后完全康復。
侯予龍認為,醫學是愛的產物。醫生之所以敢冒風險醫治危重患者,既緣于對生命的敬畏,更緣于對人性善良的篤信。從理論上說,所有的醫生都希望為患者解除病痛,當一個人生命垂危之時,最希望他活下來的除了親人就是醫生。醫患是生命共同體,惟有信任,才能共贏。
2017年2月侯予龍在急性闌尾炎突然發作的時候,仍然忍痛完成了一臺食管癌根治手術,手術結束后,自己才入院接受治療。在住院期間,有食管癌患者慕名前來求治,他手術后僅住院3天,就為患者安排了手術,其高尚的醫德感染著全院同仁和患者。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杖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身在杏林,侯予龍用這段話溫暖了他人,也激勵著自己。
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健康,侯予龍為自己20年如一日耕耘醫學、撒播愛心的不懈付出感到欣慰,也更加篤定在這片播灑希望的土地上堅實前行的信念。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