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天使風采: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基層醫衛工作者。
王平,一輩子奮戰在鄉鎮衛生院的外科醫生。
在今年全市衛生計生系統舉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大會上,他作為鄉鎮基層醫生的唯一代表登上了最高榮譽的殿堂。
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博得患者的贊譽和同行的認可,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銅山區大許鎮中心衛生院,今年已73歲的王平至今已在這里工作了46年。40多年來,他始終恪守著救死扶傷的天職,以滿腔熱情投入到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中,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基層醫療事業。
1973年6月,畢業于南京醫學院醫療系的王平被分配到銅山區大許鎮中心衛生院任外科醫生。此前,醫院并沒有外科,條件也異常艱苦,簡陋的房屋,器械藥品短缺,甚至這支新組成的“外科班子”除了他之外,僅有一名外科醫生和一名麻醉醫生,分別只有小學和初中文化水平。
那時的鄉鎮衛生院,患深部膿腫、外傷需清創逢合的病患都得先轉到縣醫院治療,許多危重傷病員也因此失去了搶救良機。看到這些,王平感到痛心,他決定要用自己學到的醫療技術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從此,他就走上了一條更為艱辛的耕耘之路。
外科沒有手術室,他就自己動手整理出40平米的簡陋手術室,一張簡易手術床、一個側燈和一個器械柜,就是這間手術室里最值錢的“家當”。那時,全院僅有5名護士,只夠應付門急診的正常工作,術前刷洗器械、打包、生火消毒,術后洗滌巾單、監護病人等一系列輔助工作,都是他自己一個人做。每個月25個白班、15個全夜班,他就像上緊的發條不分晝夜地忙碌著。手術室條件艱苦,沒有取暖降溫設備,夏天時汗流浹背,冬天時寒冷刺骨,可王平的心里始終裝著的都是患者,再多困難他也能咬牙挺了下來。
外科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王平的到來填補了大許鎮中心衛生院外科的空白。在無上級醫生指導的艱苦情況下,他獨自刻苦學習,鉆研業務,手術范圍從簡單的膿腫切開引流術、清創縫合術、體表腫瘤切除術逐漸擴展到闌尾切除術、疝修補術、胃癌切除術、膀胱癌根治切除術、乳糜尿腎蒂淋巴管結扎術、乳癌根治切除術等多項較復雜手術,從未發生過一例醫療事故。1987年,他在全市同級醫院中率先成功開展食道癌根治切除術,至今已完成各段食管癌約200多例,還先后在中華泌尿外科雜志、江蘇醫藥、徐州醫藥雜志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在王平的帶領下,外科不斷發展壯大,科室的面貌早已舊貌換新顏,70張外科病床,3個手術室,14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外科醫生,目前可開展普外、胸外、沁尿、骨科、腦外等各類手術,每年住院病人近2000例。
他常說,對待病人要敢于承擔責任,為挽救病人的生命要竭盡全力。1990年1月的夜里,一名汽車駕駛員因車禍受傷被送進醫院。傷者脈搏細弱,呼吸急促,處于外傷性休克狀態,命在旦夕。王平聞訊后從家中趕來,診斷傷者為內臟破裂,需要緊急手術搶救。當時,傷員家屬及單位領導都不在場,肇事者也不知去向,更沒有醫療經費,為了搶救傷員,他主動承擔一切責任,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術前沒有家屬簽字也要進手術室,沒有經費也要照常輸血、用藥、搶救并進行手術。經過一夜的搶救,傷者病情趨于穩定。痊愈出院的傷員及其家屬激動萬分,感謝醫務人員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給基層群眾看病,王平態度和藹,工作嚴謹,他總會詳細詢問病史,周密分析病情,細心地為病人安排手術,竭盡所能地為大家提供方便。在大許周邊的十幾個鄉鎮,村村都有他醫治過的病人,經他帶教的學員都已成為鄉鎮衛生院的技術骨干,獲得了群眾的信任與好評。
1984年,王平從普通外科醫生走上衛生院領導崗位。15年來,他一直堅守在醫療第一線,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門診、查房、手術和帶教醫生上。他始終著保持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把有限的資金全部用在醫院建設發展上。2005年退休后,他應醫院邀請仍留院工作,每周3天的專家門診、每周四外科大查房、各科室的急會診、平均每月2至3次的三四級疑難手術、指導科室醫生工作,這些讓他的退休生活也異常忙碌。在他和外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與奉獻下,2016年銅山區大許鎮中心衛生院泌尿外科躋身為江蘇省基層特色科室,實現了醫院科室建設的巨大跨越。
在剛剛結束的全市衛生計生系統舉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大會頒獎儀式上,王平飽含激情地說——
“榮獲‘衛生40年終身成就獎’,是黨和人民對我的鼓勵,我要在有生之年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繼續發揮余熱!”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