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隨著網絡信息的普及,人們對黃疸重視度的提高,對于溶血性黃疸大家已不再陌生,O型的母親會特別注意寶寶的黃疸情況。說到Rh溶血,大家可能比較陌生,那什么是Rh溶血呢?媽媽和寶寶血型相同,竟然也會發生溶血性黃疸?
那我們就來聽聽萌萌小朋友的真實故事吧。
萌萌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萌萌(化名),是一位35+5周的小可愛,1月27日在市內某醫院出生,是爸爸媽媽的第二個寶寶,爸媽對我寵愛有加,無奈,出生后2天我就出現了黃疸。出生醫院給予光療后我的黃疸減輕,爸媽便帶我回家照料。
回家后爸媽便覺得我一天比一天黃,但是媽媽覺得她自己是B型血,又不是熊貓血,不會發生溶血性黃疸的,所以就沒太重視,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我的黃疸繼續加重,終于在2月6日這天,媽媽決定帶我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檢查一下。門診檢測結果顯示我的黃疸是407umol/L,醫生當即把我轉到了新生兒科進行診療。
住院后,我進行了更全面的檢查、化驗及治療。醫生說其中一項化驗特別不符合常理,我和媽媽的血型都是Rh陽性、B型,但是查的溶血試驗卻是陽性的,也就是說我的黃疸主要是因為我和媽媽的血型不和所導致的溶血性黃疸。為了確診,醫生又把血標本送至中心血站復核,結果發現,我的媽媽是B型,Rh陽性,Rh分型是Dd,而我的血型是B型,Rh陽性,Rh分型是ccEc,所以我是抗E抗體引起的溶血病。這一刻,真相終于大白。在婦幼新生兒科團隊的專業治療和悉心照顧下,我僅僅住了5天院就治愈出院回家啦!
為什么
目前發現的人類血型系統有35個,但在臨床試驗中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的臨床意義最為重要,其中ABO血型分為A、B、AB和O四型,Rh血型分為陽性、陰性兩種。在我國99%以上的人群都是Rh陽性血型(分型是DD或Dd),Rh陰性血型(分型是dd)比例不到1%,極其罕見,所以被稱為熊貓血。其實Rh血型系統還有其他的抗原,如:C、c、E、e也可以致敏產生抗體發生Rh溶血病,抗D是最常見的Rh溶血病抗體,其次是抗E抗體和抗C抗體,所以表面血型一樣的母兒也是可以發生溶血性黃疸的。
醫生提醒
Rh溶血病一般不會發生在第一胎,但第二胎以后,新生兒溶血的發生率直線上升。因此,特別提醒廣大女性,規范的產前檢查不可忽視,凡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產、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孕婦及其丈夫,均應進行血型檢查,不合者進行孕婦血清中抗體檢測。女性在流產或分娩Rh陽性第一胎后,應盡早注射相應的抗Rh免疫球蛋白,以中和進入母血的Rh抗原,確保自身及胎兒的安全;對于黃疸出現早,光療效果差,黃疸反復加重的,則需要常規進行溶血試驗檢查,必要時做特殊血型的檢查,以便明確診斷,使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