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保健廣場:心理診所那些躺在長沙發上的成年人,他們看上去再正常不過,可內心深處卻壓抑著很多恐懼、欲望或攻擊性,否則就無法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
為什么有些人害怕長大?
每個人都非常在意自己的童年。原因有二,或是童年太令人留戀,我們寧愿沉浸在美好的回憶里而不愿面對現實,或是童年的記憶太痛苦,令人難以擺脫它的陰影。不過,人總是要長大的,一些人會變得成熟,一些人則永遠都像大孩子。
當然,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感到死神的威脅越來越近,但對成熟的恐懼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成熟意味著要獨立自主,對自己負責,尤其要學會選擇,放棄擁有一切、無所不能或人見人愛等等這類念頭。遺憾的是,當今社會推崇幼稚,用幻想哄騙我們,好像我們極其強大:只要有錢,我就能變得更漂亮,更有權威, 更能讓別人言聽計從。消費社會讓我們沒有挫折感,不再有渴望,一步步剝奪我們長大的機會。
有些治療法認為找回童心能激發創造力,您認為呢?
如果這意味著保留游戲的能力,我同意。不過我覺得創造可是一項需要深入鉆研的工作,它要求有表現的能力,自由的思維,流利的表達,孩子們不具備 這些品質。如今,“成年人”簡直成了貶義詞,這太可怕了。我倒認為,成熟要比童稚帶給我們的樂趣多得多。如果我們依照目前的社會風尚,只追求基本需求的滿 足,得到的必定是煩惱與抑郁。成熟還意味著主動地給予愛,做一個有用的人,不是被動地等待被外界滿足。這也意味著不斷地深化、改變并充分地表達自我。
為人父母以后,我們會對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新的認識?
孩子的哭聲,以及照顧孩子的方式,都會讓我們童年時隱藏在潛意識里的欲望、焦慮浮出水面。但發自肺腑的最深感受,還是來自童年時與兄弟姐妹們一 起生活的經驗。人的記憶傾向于淡化強烈的情感,如嫉妒、仇恨、被拋棄的恐懼,這些情感是任何有兄弟姐妹的人小時候都經歷過的。這些經驗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 的傷痕,等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傷疤會時常隱隱作痛。這就是為什么初做父親的年輕人會覺得自己被拋棄,孩子成了對手;年輕母親則會感到孩子占據了全部生 活,自己被掏空了。這些情緒反應都是對過去遙遠記憶的回應。傾聽內心“孩子”的聲音,能讓我們付出更多、更好的東西,比我們曾經獲得的還要好。有時,這個 內心的“孩子”會和我們生養的孩子合二為一,那么,不如先好好照料內心的“孩子”,解決應該解決的問題,免得讓我們真實的孩子承受他/她帶來的痛苦。
徐州保健熱線:0516-85707122
內心受傷的兒童讓我們不幸福?(二)
閱讀下一篇
內心受傷的兒童讓我們不幸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