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保健頻道:東方醫(yī)院心理專家副主任醫(yī)師,老年病區(qū)主任王曙光介紹老年人若患病,則往往病程比年輕人長、康復慢,加上病情復雜多變,極易久病而長期臥床。患病還易發(fā)生意識障礙、合并癥和心理障礙。人到老年的心理變化很大,容易產生孤獨感,常常對環(huán)境、家庭發(fā)生的變化不適應,常會焦慮不安、多疑等。另外,老人對疾病表現出懷疑、恐懼,害怕。其具體表現有:
(1)孤獨心理:老年人離開了長年工作的崗位和環(huán)境,休閑在家,見子女和周圍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自己卻無所事事。便會產生孤獨、空虛,甚至有被冷落、被遺棄的感覺。
(2)懷舊心理:有些老人往往多愁善感,留戀過去,并沉酒于其中。
(3)牽掛心理:對子女、兒孫過分牽腸掛肚。雖然子女已長大成人,也當了爸爸、媽媽,可老人對他們還是像小時候那樣,事事關心,處處為他們出謀劃策,甚至主觀臆斷,要子女按自己的意見辦事。
(4)憂慮心理:認為自己已是“人老珠黃”、“風蝕殘年”、“半截身子進黃土的人了”,常哀嘆青春一去不復返,健康已去不再來,因而抑郁寡歡。常有一坐以待斃”的想法。
(5)急躁心理:有的老年人由于社會角色的改變、感到自己的地位越來越差,不再像離退休前那樣受人尊重.若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便會產生情緒波動、性情急躁。常為一些“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而大動肝火。
(6)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心情抑郁傷感、焦慮不安。甚至失眠。離退休以后權力的失落、經濟收入的減少、社會地位的改變,這一切均會導致抑郁心理的產生。
(7)多疑心理:多疑既表現在懷疑他人對自己不懷好意也表現在對別人的不信任。老年人的多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對自己健康狀況的過分關注,對體內感覺的過度敏感,亦是老年人產生多疑的心理基礎。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會導致智力改變,主要表現為注意力降低,對近期發(fā)生的事記不起來,反應緩慢、遲鈍。
所以,社會和家庭特別是子女應更多地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從日常生活上處處關心老年人。而老年人在離退休以后應該多接觸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要多接觸些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尤其是年輕的人,從他們身上吸取青春的活力,使自己多一點朝氣,少一些暮氣,在心理上年輕起來。此外,參加鍛煉,定期體檢,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老年人最好也要掌握一些保健養(yǎng)生知識,做到自我保健,讓自己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盡可能減少因情緒和疾病帶來的多種心理、精神障礙。心平以氣和可平衡陰陽;安靜以通氣能氣血暢通;寬胃以養(yǎng)氣而調和六脈;無求以培元達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