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死亡率仍相當高,因此醫務人員迫切需要一些危險性調整工具來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并對臨床試驗進行設計(分層)和分析。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醫學中心腎病科的Mehta RL及其同事評價了1989年~1995年間在ICU接受治療的605例急性腎衰患者,并應用多參數邏輯回歸對地域性、病史、實驗室檢查和生理性參數與住院患者死亡率的關聯性進行了分析。
在該項研究中,共有314例患者在住院期間死亡(51.9%)。下列參數與住院死亡率顯著相關(注:括號內為優勢比[OR]):年齡(1.02/年)、男性(2.36)、呼衰(2.62)、肝衰(3.06)、血液系統衰竭(3.40)、肌酐(0.71 /mg/dl)、血尿素氮(1.02 /mg/dl)、尿量的對數(0.64 /log ml/d)和心率(1.01 /次/分)。
研究人員發現,該模型工作特性曲線下面積為0.83,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鑒別作用。這一模型在總體方面優于以往的六類和四種急性腎衰特異性預測模型。應用常規的特異性臨床參數進行評價可得出疾病特異性嚴重程度。
Mehta等最后指出,在該模式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臨床試驗中應用前,需要進行交叉驗證和其他的試驗研究。
(來源:39.net)
閱讀下一篇
器官移植管理規定7月施行 人體器官不得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