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月是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的高峰季節。由老鼠傳播的出血熱每 6年有一次流行高峰,我國出血熱病人約占全球發病總人數的90%。據衛生部近期公布的2004年全國疫情數,去年出血熱在國內有小型流行或暴發,全年共報告發病25041人,死亡254人,與上一年度相比,發病率上升了10.54%。
流行性出血熱(以下簡稱出血熱)是病毒性出血熱的一種,該病毒屬布尼亞病毒科漢坦病毒屬,是經嚙齒動物傳播的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該病在我國流行范圍廣,病死率高,危害較大,是國家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近幾年,城鄉輕型家鼠型出血熱病例有所增加。
□出血熱的發現
據我國學者研究,漢坦病毒可能已在老鼠身上存在數千年之久,只是近27年才被發現。1825年、1913年在俄國的烏茲別克及遠東地區就有出血熱的記載。1931~1944年在我國黑龍江、吉林等地的侵華日軍中,常發生一種以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病死率高達30%,被命名為流行性出血熱。上世紀50年代,駐朝鮮的美軍和我國內蒙古、陜西局部地區也發生過該病。1978年,韓國學者從漢坦河野生的黑線姬鼠體內分離出一種病毒,命名為漢坦病毒,所致疾病稱為姬鼠型或Ⅰ型出血熱。1980年,他們又從漢城輕型出血熱流行區內的褐家鼠體內分離出一種漢坦病毒,稱為漢城病毒,所致疾病稱為家鼠型或Ⅱ型出血熱,1981年我國學者也分離出這兩種病毒,并迅速確定河南、山西、山東等數省有家鼠型出血熱。1982年,WHO將流行性出血熱命名為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
□出血熱的流行及傳播特點
與野鼠型出血熱相比,家屬型出血熱隱性感染率高;流行性強,擴散快;全年均有散發,發病高峰期為春季3~5月;地區分布廣泛,散發中有暴發,可隨車、船等交通工具遠地傳播;疫源地多為城鄉結合部(近郊區)、舊房拆遷區、建筑工地或農貿集市,多與衛生條件差有關;高發人群以流動人口為主,特別是建筑工地的民工,城市居民發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趨勢;發病年齡為20~50歲的青壯年,且男性高于女性。
出血熱具有多途徑傳播的特點,主要傳播途徑有三類五種,即由老鼠傳播、螨蟲傳播和經胎盤傳播。其中鼠類傳播又包括通過破損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三種途徑,這也是出血熱的主要傳播方式。
□出血熱有哪些表現
本病所以被稱為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因為患者都具有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典型病例的五期包括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嚴重者可并發尿毒癥、腎功能衰竭、顱內出血、肺水腫、腦水腫等。如不及時救治可導致死亡。
病人發熱可達40℃,一般持續3~10天。胃腸道中毒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早期可見“三痛”(頭痛、眼眶痛、腰痛或全身痛疼無力)、“三紅”(面部、頸部和胸部皮膚充血潮紅或呈酒醉貌),眼結膜水腫、眼瞼和面部浮腫。口腔黏膜及眼結膜出血,腋下、胸背部有搔抓樣皮下出血點。還可出現蛋白尿、血尿,腎功能下降,肝腫大及ALT升高。血常規檢查可有白細胞總數升高,出現異常淋巴細胞,血小板明顯減少等。
家鼠型出血熱由于早期癥狀不典型,且潛伏期長短差別較大(3~60天),很容易被誤診而延誤治療。據統計,約半數以上的出血熱病例曾被誤診為上感,少數被誤診為腸炎、肝炎或過敏性紫癜等。有一位40歲的男性患者,自認為患了感冒,扛了十幾天沒去醫院,同事發現他前臂有出血點也未當回事,后因病重送入醫院確診為出血熱時,已出現昏迷、腎衰竭,4天后死亡。因此,人們對出血熱千萬不要失去警惕。
□怎樣預防出血熱
科學滅鼠與免疫預防相結合是預防出血熱的重要措施。凡是發現有人間或鼠間出血熱疫情的地區,都要強化集中反復滅鼠。凡是拆遷地區,在搬遷前后應各進行一次徹底滅鼠。居民戶要有防鼠設置。努力降低鼠密度和鼠帶毒率。對疫區10~70歲的健康人群要接種國產滅活雙價出血熱疫苗。疫區疫點免疫覆蓋率應達到80%,周邊地區應達到40%~60%。對流動人口聚集地的民工和個體商販、經常出差、旅游及野外作業人員、軍人、從事物業維修、倉儲、環衛、餐飲及接觸實驗動物的人員也應注射疫苗。采用0、14天基礎免疫兩針,6個月加強一針的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疫苗保護期為3~5年。 北京市東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譚丁
每周健康熱文關注榜>> 口腔牙齒健康 精神疾病專題 呼吸系統疾病 · "用抽油煙機遭輻射"是誤導 · 學會放松 遠離“過勞死” · “眼鏡族”不會戴眼鏡 · 微創并不等于危險性小 · 24小時社會帶來嚴重健康問題 · 生命“陰盛陽衰”有原因 · “X線胸透”緣何成焦點 · 隱形眼鏡給你健康和美麗 · 鑲烤瓷牙需防假牙過敏 · 遭遇“新夫妻病”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