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免疫療法與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將是乙肝治療的一個方向
我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發區,人群乙肝病毒攜帶率達9.75%,約1.2億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3000萬人。最近由廣東省銀行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持的一項研究表明,治乙肝要注意免疫力,應按照免疫應答分期進行診斷和治療,可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明顯提高臨床療效。記者近日采訪了該課題組負責人。
治乙肝也要講時機
據介紹,所謂“三結合”治療方案是指特異性免疫療法、非特異性免疫療法與抗病毒藥物聯合運用,同時也稱為“雞尾酒療法”。而特異性免疫治療是指能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的乙肝疫苗,非特異性免疫治療包括多組分胸腺肽、促肝細胞生長素等,抗病毒藥物除干擾素和賀普丁外,新藥阿德福韋即將進入臨床,免疫療法與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將是今后乙肝治療的一個方向。
該課題組負責人張宜俊教授說,近年來經過臨床實踐表明,按照免疫應答分期進行診斷和治療,可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轉氨酶升高的“利”與“弊”
張宜俊說,根據國內外專家的研究,慢性乙肝可分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病毒殘留期。在治療過程中轉氨酶升高或反復異常應以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來分析其“利”與“弊”,轉氨酶升高提示肝細胞出現炎癥性損傷,但也表明機體免疫系統已從消極防御轉為積極主動防御,而這個時候恰好是抗病毒治療的好時機,然而卻往往被患者和醫生忽視。研究中心主任楊炯通過免疫調節產生大量內源性細胞因子,再配合抗病毒藥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性乙肝病毒殘留期最容易被忽視,臨床實踐表明采用“三結合”療法對乙肝小三陽病毒DNA轉陰也有確切療效。其機理可能是對抑制或清除細胞核內的乙肝病毒復制模板有關,應積極治療以阻斷其向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的發展,這在臨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科技日報》)
相關知識
免疫耐受期:指病者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病毒不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機體與病毒長期“和平共處”,表現為乙肝大三陽,病毒高復制、高表達(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明顯增高),但谷丙轉氨酶正常,特異性細胞功能明顯低下。
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處于激活狀態(免疫力增高),特點為: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100單位以上),仍為乙肝大三陽,但e抗原定量和乙肝病毒DNA仍呈高、中度水平。特異性免疫功能為中等水平以上增高。
病毒殘留期:指病毒復制已處于低水平復制或非復制(非活動期)狀態。其特點是均為乙肝小三陽,若病毒低水平復制,免疫力正常或偏低,谷丙轉氨酶正常或輕度升高,此種狀態應積極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