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緊張”暗示“緊張”
很多家長、老師喜歡在考前勉勵孩子:“不要緊張??!”根據心理規律,孩子潛意識中接受的只有“緊張”兩字,越是限制他,就越會發生不想看到的局面。另外,孩子雖然懂得不要緊張,但如何能做到不緊張,他們并不明白。
其中,一些自我約束力較強的學生,雖然成績相對優秀,但他們接受自己的暗示性也強,往往更容易感受到考前焦慮,同時他們的自我要求和期待遠高于一般學生,心理壓力也更大。有些優秀學生喜歡表面上說“不緊張”、故作灑脫,但他們只是把情緒封閉起來,而到考試時,他們表現得比一般人更焦慮。因為他們始終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的焦慮:“我一向都考得很好,怎么會和其他人一樣緊張呢?”劉博士指出,緊張是人體內的一種狀態,和學習成績并沒有關系。
對這類學生,首先要學會自我識別考前焦慮??记敖箲]的具體表現有出汗、呼吸急促、心慌、手濕、食欲下降、失眠、易驚醒等。緊張情緒會干擾理性思維,導致學生考試狀態不佳甚至失常發揮,如果掌握放松方法,就可以把放松當作工具來代替緊張。
自我冥想有助臨場發揮
相對“不要緊張”,外界的良性心理暗示更能幫助臨考學子鎮定情緒,而自我冥想放松是比較容易操作和學習的一種方法。青春期的女性是相對情緒化、受暗示性強的人,是適合學習冥想放松的易感人群。
自我冥想放松術的施術者方柏儒表示,自我冥想放松是一種淺度催眠,冥想過程中,首先對全身肌肉、關節、臟腑等部位進行徹底放松,而生理的放松能反射到心理狀態,使緊張情緒逐漸緩解、消失。自我放松做得越多,不僅能幫助臨考學生迅速進入高質量的復習狀態,還會使他的放松能力越來越強,在關鍵考試前,他也許只需做幾次深呼吸、做幾個擴胸等舒展運動,就能使情緒穩定下來,從而使理智、思考、分析、判斷、歸納能力都得到提升。
在訓練過程中,易感能力較強的學生,最快通過2至3次放松訓練,就基本掌握自我放松的技巧,一般人通過6至7次學習,也能逐漸掌握其要領來控制緊張情緒。從下周起,徐匯區康健街道將準備對臨考學子進行系統的自我冥想放松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