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精神/心理頻道:很多中國人把看心理醫生當成一件見不得人的事,認為心理問題是個人性格軟弱或意志不足的表現,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去看心理醫生。
然而在西方,特別是美國,人們一旦遇到諸如情緒低落、情感挫折、環境不適等心理問題,首先就會想到找心理咨詢師,很多國家和地區還頒布了《精神衛生法》。在韓國,從去年開始,韓國人一生中將人均至少接受19次心理體檢,為情緒“號脈”。
美國是現代心理咨詢的發源地,也是心理咨詢業最發達的國家,曾有專家認為,美國人把接受心理咨詢看得像吃頓麥當勞那樣自然、簡單。在那里,幾乎每一個中產階級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詢師。據統計,每500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咨詢師,30%的美國人定期做心理咨詢,80%的人會不定期去心理診所。
美國的心理咨詢行業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興旺,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系統環境,但是,國內卻只有少數機構具有行業資質。據了解,上海心理咨詢行業協會的62家協會成員中,只有2家有心理咨詢的營業執照,其他都是教育咨詢、企業管理咨詢機構。
中國心理學會候任理事長樂國安認為,在政府層面,政府應把公眾心理干預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予以重視,目前高校在心理疏導方面工作做得比較多,而比如在一些企業里,心理疏導工作還比較薄弱。此外,目前,中國心理干預工作人員的基數雖然比較大,但水平良莠不齊。如果市民是在網上找到的心理咨詢師,最好首先查看其營業執照,以免受騙上當。
徐州精神心理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