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醫附院(徐州二院)中醫科賈先紅在治療惡性腫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撰寫的相關文章是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有感而發,受到病人及同行的好評。
全程導醫網特別推薦,全文如下: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人類死亡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原因,全世界每年約有700萬人死于癌癥。盡管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及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相對較低,但在全國范圍內惡性腫瘤在各種死因中已經排在第二位,在城市則已排在首位;并且我國腫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近幾年呈明顯上升趨勢。在目前的腫瘤治療中西醫仍占據主要地位,我認為要進一步提高腫瘤的療效甚至治愈腫瘤還應該重視中醫在這一領域的作用。
現代醫學經過數百年發展,其視野逐漸由整體水平、器官水平、細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它往往忽略了整體。如在腫瘤的轉移復發方面,雖然從手術時機、手術方法、放療設備及材料、化療藥物的研發以及生物治療、基因治療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這些研究在臨床上并沒有取得理想的療效。
這是由于這一過程涉及的環節多,常需從細胞方面、細胞外基質、腫瘤血管、機體免疫等多方面入手,而每個環節又涉及諸多因素,如癌基因、抑癌基因,其數量正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增加,也很難找到對某一腫瘤特異的基因。故難以通過單一的途徑達到完全阻斷的目的。同時存在著腫瘤與機體動態的相互作用問題,隨著腫瘤病程的進展將伴隨更多的分子生物學事件的發生,這使得人們無法預測下一個變異,從而無法有針對性地去治療。
如基因治療的靶基因問題就是一個難題。而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現已進入后基因組時代。基因組學在從整個基因組的層次來闡明所有基因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基因之間相互影響的復雜性,即一種疾病可能有多個基因參與表現(原發性肝癌發病過程中多達數十個基因參與),而同一基因的不同表達狀態又可能形成多種疾病,因而不能簡單地把單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推導為異常基因,應重視基因之間的相互聯系。這就要求人們用整體觀的方法分析和解決治療癌癥的問題。
中醫學以整體觀、辨證觀為靈魂。這種觀點把人體看成統一整體,認為疾病表現為整體功能狀態的改變,始終保持“整體”和“辨證”兩個特色,抓住“陰陽”這個大方向和“因人、因時、因地治宜”等特點,中醫治療癌癥具有多因素、多靶點、多途徑的優勢,較之基因治療等更具前景。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
在腫瘤的發病過程中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一對主要矛盾,原癌基因激活成為癌基因,導致腫瘤發生,而后更多的原癌基因激活為癌基因,使非侵襲性的腫瘤轉變為侵襲性的腫瘤,引起腫瘤的轉移和治療后的復發,最終奪去患者的生命。同樣可以把腫瘤發生發展和轉移復發過程中的信號傳導和細胞周期活動納入陰陽的范疇。在這一過程中,大部分刺激癌細胞生長的信號,如生長因子、細胞因子等,首先都匯集到Ras蛋白,而Ras蛋白的功能受到副調節因子和正調節因子的調控,這類正、負調節因子之間的制約平衡關系可用陰陽來分析。而陰主靜,陽主動,正可以用陰陽的這一特性來概括細胞周期的分裂期和靜止期。
《諸病源候論》說:“積聚者,陰陽不合,臟腑虛弱,受于風寒,搏于臟腑之氣所為也”,明確指出了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