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 報道: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普通老百姓對其缺乏比較全面、科學的認識,一些本來可以早期發現的肝癌錯過了手術時機,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生存質量的患者因為缺乏信心放棄了治療。
徐醫附院普外科專家李文美主任從肝癌的臨床表現、預防及治療等方面進行解讀,希望讀者重新認識肝癌。
肝功能檢查并不能幫助診斷肝癌
李文美主任介紹:肝癌早期基本沒有任何征兆,中晚期病人容易出現肝區疼痛、食欲不振、疲乏無力、消瘦、腹部腫塊、發熱、黃疸等癥狀,因此肝癌早期往往不易被患者察覺,一旦出現癥狀再就診,大多已屬中晚期肝癌。目前臨床上診斷肝癌的方法,主要有肝癌血清標志物甲胎球蛋白(AFP)測定與醫學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磁共振成像(MRI)等。AFP的異常可早于影像學和臨床癥狀,對診斷肝癌有相對的專一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約30%的肝癌病人AFP為陰性,就是說AFP測定值正常仍不能完全排除患肝癌的可能。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已能夠對1-2cm的小肝癌進行定位診斷,為肝癌的早期發現提供了可能。AFP測定,結合超聲檢查是目前對肝癌高危人群普查的主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所指的肝功能,對于肝癌診斷并無多大幫助,因為肝癌病人其肝功能可能是正常的。
肝癌與肝炎、肝硬化有密切關系
“肝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確定。目前認為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黃曲霉素等某些致癌物質以及水土因素有關。臨床上發現國內80%的肝癌病人合并肝硬化,既往多有肝炎病史,尤其與乙型和丙型肝炎關系密切。因此,防治肝炎、肝硬化,避免攝入黃曲霉素(霉花生、玉米、瓜子等中含這種霉素)與不清潔的水(污水中的藻類毒素有致癌作用),不酗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等均是預防肝癌發生的措施。”李文美主任說道。
部分肝癌可臨床治愈
李文美主任介紹,肝癌現在已經不是既往認為的“不治之癥”。部分肝癌已經能夠臨床治愈。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期治療,而早期實行手術切除仍是目前首選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小肝癌的手術切除率高達80%以上,手術死亡率低于2%,術后5年生存率達到60%-70%。對于5cm以上的大肝癌,只要病人一般情況較好,無明顯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肝功能尚好,無嚴重肝硬化,且腫瘤無廣泛肝內外轉移,仍是手術切除的適應癥。術后亦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由于發現較遲,就診時已是較晚期肝癌,或由于合并嚴重肝硬化,已經喪失手術切除機會。對于這部分病人,目前可選擇介入放射科進行介入治療,如肝動脈化學性栓塞術(TACE)、經皮穿刺行腫瘤微波消融術、射頻消融術(RFA)、聚焦超聲治療(UIFV)、無水酒精注射治療、冷凍等局部治療。目前多主張根據病情采用綜合治療,如手術切除腫瘤加術后介入性區域化療或免疫治療。不能切除的腫瘤亦可采用經肝動脈、門靜脈的區域化療栓塞加物理、化學方法的局部治療。部分大肝癌經綜合治療縮小后,可再行二期手術切除,常常能提高療效。
預防肝癌注意不吃霉變食物、不酗酒
在對肝癌的預防和診治方面,李文美主任特別提醒三點:
首先: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防治肝炎,注意不食用霉變的食品及不潔的飲水,不酗酒。
其次:曾患有乙、丙肝炎、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應每半年到醫院做一次AFP測定與肝臟超聲檢查,如有可疑癥狀可進一步做CT或磁共振成像等檢查。對中年以上,特別是有肝病史者,如有原因不明的肝區疼痛、消瘦、進行性肝腫大,應及時到醫院做有關肝癌方面的詳細檢查。
最后:一旦確診為肝癌,應盡早采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性治療。肝癌術后病人還應定期到醫院隨診,防止腫瘤復發。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全天;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