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胡兵,醫學碩士,主任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中華醫學會會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委員,徐州市消化協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消化內鏡協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徐州中醫院消化科副主任,消化內鏡中心主任。
技術擅長: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內鏡治療消化道狹窄和消化道息肉、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急性胰腺炎;中西醫結合治療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肝炎、肝硬化等
過節牙齒疲勞易引發牙周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吃喝喝在所難免,忙來忙去,最忙的還是嘴,最累的還是牙。每逢節假日,急診的口腔患者當中,最主要的癥狀就是牙痛,這其中大部分是因為急性牙髓炎或者急性牙周炎引發的。
胡兵主任介紹:很多人平時沒什么牙痛,刷牙有點血,但到節假日吃東西多了就會牙齦腫痛,這是為什么呢?牙齦出血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受到輕微刺激如刷牙、進食、吮吸等時即出血,這種出血大多能自行停止,出血量較少。另一種情況是在無任何刺激時自動流血,出血量較多,無自限性,偶爾有牙痛,則要考慮牙齦炎癥。
而這些牙周病不及時解決,節假日期間吃東西多了,牙齒過于疲勞,急性發病者則大有人在。
吃火鍋油炸食物易發病
不少人頻頻到火鍋店去涮火鍋,醫學專家對此現象深表憂慮。俗話說“病從口入”,火鍋雖然好吃,但由火鍋而引起的疾病還真不少,隔三差五的“貪”吃會使痛風、寄生蟲病、口腔粘膜損害等疾病悄悄襲上身。食物太燙破壞口腔粘膜——在愛食火鍋的人群中,口腔疾病患者迅猛增加。吃火鍋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與口腔粘膜有關。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相當高,剛剛從濃湯里撈出來的食物依舊有較高的溫度,若溫度尚高,必然會破壞口腔粘膜,引發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最危險的是那些患有口腔粘膜白斑或扁平苔癬等癌前病變的人,火鍋的高溫和調料的刺激,都會使這些病情加重。所以,嗜好吃火鍋者要有所控制,一般以每周吃1到2次為宜。
由于節假日期間吃喝和熬夜玩樂的頻率增加,容易使身體防御機能降低,致使口腔或牙齒潛伏的病變發作或復發。
而在早些時候,臺灣MEGA牙醫聯盟針對近三百名求診患者進行民意調查后發現,有兩成的患者都是因為吃火鍋鬧牙痛;上述患者中,更有38%是吃麻辣鍋,其次是海鮮鍋占26%。
吃火鍋時吃的食物都比較燙,牙齒沒問題的人當然冷熱酸甜,想吃就吃。吃火鍋而出現牙痛,一定是本身有牙病的患者。尤其是有牙病導致牙齒洞很深者,一旦接觸太熱、太辣的食物,就極易引發牙痛。即使不是吃火鍋,太冷太酸等各種刺激都容易造成牙痛。比如,冬季早上刷牙水溫度太低,也會痛到。
口腔潰瘍的治療
大部分人口腔潰瘍后,在1至2個星期內會自然痊愈。如果潰瘍的部位比較大、疼痛厲害或者有發燒等癥狀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一般以對癥治療為主,目的主要是減輕疼痛或減少復發次數。
胡兵主任溫馨提示:口腔內經久不愈的潰瘍,由于經常受到咀嚼、說話的刺激,日久也有可能會發生癌變。特別是在與牙齒接觸的那些部位,如存在著未拔除的殘存破損的牙齒,或者佩戴的假牙制作不合適,其銳利邊緣不斷刺激,刮破了黏膜,產生潰瘍,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潰瘍不但不會痊愈,還會日益加重。這種經久不愈的潰瘍,也有可能是一種癌前病損,極易癌變。如果你經常罹患口腔潰瘍的話,就需要注意上述的問題。
下面兩個“偏方”可供參考:
第一劑是把白糖涂在口瘡的表面,開始會很“殺”得慌,但有殺菌、促進肌肉愈合的作用。
第二劑是把烏梅肉焙干,然后磨成細面,加上等份的冰片,用棉棍兒蘸著涂傷口。含服梅花點舌丹會比較麻,但是要忍著點,盡量保持較長的含服時間,才會有效果。
有人愛用防口瘡的外用貼膜,但是外用的膜狀物基本都是水溶性的,需要多貼幾次,延長在創面上的停留時間,不要很快咽下去,影響療效。另外,發燒后最容易出現口瘡,更要注意口腔衛生,按時刷牙,多漱口,尤其是用茶水漱,可以去污殺菌。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