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主要致死、致殘的原因之一。積極開展預防工作,對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
徐州市中醫院劉裕民副主任介紹,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包括不可干預因素和可干預因素。
消除或減少危險因素,就可以降低腦卒中發生的可能。
一、一級預防:是研究腦血管病各種危險因素的發生機制和預防措施,減少和延遲發病。年齡大于35歲的人,應該定期體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了解。
1、定期測量血壓,如果收縮壓持續>135mmng或舒張壓持續>85mmng,就要到醫院就醫,確定是否患了高血壓病。
2、房顫是一種不規律的心臟跳動,它改變了心臟的正常功能,使血液的某些成分容易在心房集中并脫落,引起卒中,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凝藥或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3、如果患有糖尿病,要通過飲食和藥物控制血糖。
4、如果發現患有高脂血癥,要通過飲食、鍛煉和藥物進行控制。
5、戒煙、少酒:尼古丁可興奮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并可增加血小板聚集與粘附,損傷血管壁,嚴重酒精攝入是卒中強大的危險因素,與高血壓協同,共同引起腦出血或腦梗塞。
6、體育鍛煉。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進行有規律的活動。
7、合理飲食。低鹽、低脂、充分的水果、蔬菜、谷物、適量蛋白質,保持膳食平衡。
二、二級預防:是指在一級預防的基礎上,在醫生指導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服用抗凝劑或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有嚴重頸動脈狹窄者(狹窄70%以上),可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保持心態平衡。
閱讀下一篇
“鎮痛周”訪徐醫附院疼痛門診專家申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