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抽動癥有上升趨勢
徐州市兒童醫院神經康復中心專家劉曉鳴介紹:多發性抽動癥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征或Tourette綜合征,是一種兒童期起病、以慢性多發運動性抽動伴發聲性抽動為特征的神經精神性疾病,發病率在0.5%。以上,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多發性抽動癥會影響兒童的學習、生活和社交,有的甚至發展為攻擊性、破壞性行為,給患兒及家長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多發性抽動癥的主要臨床表現
多發性抽動癥的臨床癥狀復雜,主要包括運動性抽動、發聲性抽動以及伴隨的心理行為癥狀。因病程長、病情易波動而時好時壞,有周期性緩解和復發的傾向;抽動以多種形式,多個部位的交替或同時發生,所以稱之為多發性抽動癥。抽動通常以眼部、面部和頭部的抽動為首發癥狀,如眨眼、歪嘴動作或搖頭等,爾后逐步向頸、肩、肢體或軀干發展,如聳肩、甩手等,可從簡單運動發展為復雜運動性抽動。
所有患兒在早期或最終都會出現發聲性抽動,表現為清喉音、干咳等,在看電視、做作業等安靜環境中尤為明顯。部分患兒在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前,有身體局部不適感,如壓迫感、癢感、熱感、冷感或其他不適感。穢語即說臟話、痞話的發生率不足三分之一。
抽動的另一些特點是: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時癥狀加重,自己難以控制;夜間睡眠消失;病情嚴重者,可以伴有精神情感異常,易激動,沖動,甚至有攻擊行為。
如何區別多動癥與多發性抽動癥
由于兩種疾病的名稱類似,人們容易混淆。多動癥是兒童時期常見的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任性沖動和學習困難,但絕無抽動的表現。因此,它與抽動癥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而作為共患病,約半數多發性抽動癥患兒可伴有多動癥的表現。
容易被誤診為多發性抽動癥的疾病:
癲癇:部分患兒發病以肢體抽動為首發癥狀或主要癥狀,往往在基層醫院被誤診為癲癇而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眼部疾患:一些患兒發病早期,表現為眨眼、擠眼等動作,家長誤認為眼部疾患而就診于眼科,常常被診斷為沙眼而延誤病情的正確診治。
咽炎:以清喉音或發聲性抽動發病的兒童常常被誤診為咽炎而長期大量服用抗生素治療,貽誤疾病的診治。
應該怎樣正確治療多發性抽動癥
一是精神心理治療。因患兒表現出控制不住的癥狀,常受到同學嘲笑而產生自卑心理,長期下來易形成心理陰影。對患兒進行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兒童的情緒問題與其它伴隨癥狀,消除誘發因素,恢復兒童的自信心,防止發生其他心理問題,間接緩解癥狀,起到藥物治療不能代替的作用。
心理治療需要醫生、家庭和學校三方面的合作。學校和家長不要過分注意與提醒患兒出現的抽動癥狀,更不要一味批評指責,應該通過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學習,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減輕癥狀。
二是行為治療。主要包括正性強化法、消極練習法、集結練習法、自我監督法、松弛訓練和行為反向訓練等,具體應在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三是藥物治療。對于影響到日常生活、學習或社交活動的重癥多發性抽動癥患兒,單純心理行為治療效果不佳時,需加用藥物治療,用藥應該在專科醫院或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兒童神經康復中心副主任劉曉鳴:小兒多發性抽動癥
閱讀下一篇
徐州兒童五官科主任張德勇:小兒眼病的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