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對于醫學檢查手段,人們熟知的有X光、超聲、CT等。而對于多功能ECT,很多人不甚了解。 近日,全程導醫網派人采訪訪了徐醫附院核醫學科副主任李智勇,請他就該院新近引進的多功能ECT的相關問題作詳細解答。
兼有PET/CT功能 費用卻是其1/3
李智勇說,徐醫附院核醫學科新近引進了一臺美國GE公司研制的最新型功能分子影像診斷設備———In-finia VC Hawkeye Ⅱ SPECT-PET/CT(單光子/正電子發射斷層-X線計算機斷層影像)顯像儀,又稱多功能ECT儀、經濟型PET-CT它是目前美國FDA唯一批準的同時具有ECT/CT和PET/CT顯像功能的成像設備。該機既可進行常規ECT顯像又可進行PET/CT顯像,并能自動將其ECT圖像與CT影像進行同機融合,大大提高了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性。該機檢查便宜,檢查項目的費用約PET/CT的1/3,被稱為“PET/CT的功能、ECT的價格”,目前該機已經完成各種檢查15000多人次。
多功能ECT采用定位CT的X線進行衰減校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誤診的發生。據統計,美國每年有800萬人次進行核醫學ECT心臟檢查,由于膈肌、胸肌和乳房的影響,致使有超過10萬人次得到假陽性的信息,接受了不必要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而多功能ECT的低能衰減校正系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患者得到準確的診斷,平均有30%左右的受檢者改變了診斷、預后和治療方案。
無創檢查 “鷹眼”技術
多功能ECT是一種無創的檢查方法,可準確鑒別腫瘤的良惡性、早期發現腫瘤轉移病灶、尋找腫瘤原發病灶、檢測腫瘤治療后復發及轉移、預測腫瘤放、化療效果等,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被美譽為無創“鷹眼”。它在冠心病、心臟病、心肌梗塞的診斷、存活細胞的檢測、腫瘤全身骨轉移探查、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診斷、肺梗塞的診斷、肝血管瘤的診斷、麥克爾憩室診斷、癲癇灶的定位診斷、動靜脈血管栓塞的診斷、總腎及分腎功能的定量檢測、前哨淋巴結的定位顯像、異位腺的診斷等方面都具有獨特效果。李智勇主任對其中幾項功能進行了介紹:
比CT早3至6月 發現腫瘤骨轉移病灶
李智勇主任說,多功能ECT骨顯像主要用于早期尋找惡性腫瘤轉移病灶,有助于疾病分期和確定治療方案。有些腫瘤很容易轉移到骨骼,形成轉移性骨癌,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鼻咽癌等,因此早期診斷骨轉移,對患有這些腫瘤病人的治療方案的制定以及骨轉移治療效果的好壞非常重要。多功能ECT骨顯像是早期尋找惡性腫瘤骨轉移首選的診斷項目,在臨床上用得最普遍,它具有以下顯著的特點:
1.比X線平片和CT早3—6個月發現骨轉移病灶。
2.一次檢查可以看到全身的骨骼,發現病變部位。
3.檢查安全、簡便,無創傷性、無痛苦。
腫瘤病人自感有什么地方骨痛,應立即做骨顯像檢查,看看是否有骨轉移。有的疾病,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癌癥,應定期(常為1年)做骨顯像,以便及時進行轉移病灶的治療。
多功能ECT是評估 存活心肌的“金標準”
多功能ECT對冠心病的診斷有其獨到之處,可以對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心肌代謝顯像是檢測心肌梗塞部位有無存活心肌的“金標準”,是核醫學特有的方法,對于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支架或搭橋)和溶栓治療等適應癥的選擇、療效的判斷及預后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早期診斷腫瘤,準確辨別性質
李智勇說,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能否治愈這一疾病的關鍵。多功能ECT為腫瘤診斷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無創手段,為腫瘤早期診斷、良惡性的鑒別、早期發現腫瘤轉移病灶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本期指導專家:李智勇,核醫學碩士研究生,任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 ,江蘇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委員,江蘇省抗癌協會腫瘤標志專業委員會委員。
1989年開始從事核醫學工作,技術專長為核醫學診斷及核醫學治療。曾獲徐州市課題一項,徐州市新技術引進二等獎1項,在省級以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參編專著2部。主要研究方向為臨床核醫學,尤其是腫瘤核醫學在臨床應用。
徐州導醫熱線 :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