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三月份,目前正是冬春交替的時節,氣溫變化快,晝夜溫差加大。此時,一些孩子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跟不上,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起居飲食稍不注意,孩子的腸胃便吃不消,出現腹瀉現象,讓媽媽們心焦不已。
小兒腹瀉的病因
兒童醫院消化專家封東進介紹:季節更替時,氣溫的變化不穩定,一熱一冷對孩子的作息和飲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小兒的消化功能還不完善,消化酶分泌還很少,如果媽媽讓寶寶吃得太多,或者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就會發生腹瀉;經常的給孩子變換食物,氣溫高點就亂食瓜果、喝冷水,或者不小心食用了變質的食物,也可以引起腹瀉。
在春冬季節,由于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瀉也是常見的原因,這主要是由于小兒的胃腸道抵抗力差,比較容易感染病毒,在人工喂養時,所用的器皿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好,就有可能有感染的可能。小兒如果使用了被污染的器皿,就會引起腹瀉。在冬天,由于天氣的寒冷,如果寶寶媽媽護理不當,使寶寶腹部受涼,就會使腸道蠕動增加,就會誘發腹瀉。小兒腹瀉不舒服就會經常的哭鬧,睡眠就不會得到良好的休息,反而會加重腹瀉。
小兒腹瀉的癥狀與預防
封東進主任分析:冬春季腹瀉是兒童的一種常見病,多數是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因多發生在秋季,故通常稱為“秋季腹瀉”。發病者多見于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小兒腹瀉的時間為5到8天,容易出現脫水癥狀,先會吐,有的孩子還會發燒,大便呈蛋花狀。封東進主任提醒家長應少到公共場所活動,還要注意把好嬰兒的入口關,喂養器具和奶瓶要及時清潔消毒,喂食前一定要洗手,注意手的衛生。還應注意少吃生冷硬的食物,小孩一旦出現高熱不退、頻繁嘔吐、尿量減少、眼眶凹陷、腹瀉次數增多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封東進主任還提醒家長們:小兒腹瀉補液非常重要,這段期間孩子不要吃水果和甜食,可以吃點腹瀉奶粉。有腹瀉癥狀發生的要到醫院去檢查,對癥治療。封東進主任呼吁廣大家長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和止瀉藥物,應該攜帶患兒糞便到醫院就診,請專科醫師化驗確診,明確病因,止吐止瀉并及時補水,糾正電解質紊亂的現象。一定要注意兒童的病癥,及時帶小孩到醫院就診,以免兒童錯過治療的最佳機會。特別是在現在秋季腹瀉病的高峰期,家長更應該關注兒童的健康。
小兒腹瀉的檢查
封東進主任建議:小兒一旦發現有腹瀉現象應及時到醫院做正規的糞便檢查,糞便性狀呈糊狀、稀便或水樣,量多或具惡臭,糞便中不含黏液、膿血或僅含脂肪時,常提示為小腸性腹瀉或肝、膽、胰腺功能低下性腹瀉;如糞便量少,含黏液、膿血時則多提示為結腸性腹瀉;糞便中發現原蟲、寄生蟲或蟲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時,可提示為原蟲、寄生蟲性腹瀉,糞便培養可分離出多種致病菌,對診斷有重要價值,但應強調糞便取材要新鮮,送檢應及時,否則會影響診斷。此外,如一次培養陰性時,不能輕易否定感染性腹瀉,還應多次送糞便培養,有時會獲得陽性結果。早期做出檢查,對小兒的腹瀉治療就會得到好的控制。
封東進主任最后提醒我們:在疾病多發期,預防幼兒腹瀉,最主要是把好“病從口入”關,養成健康生活好習慣。保持室內良好的空氣流通,能夠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托幼機構若發現患兒要及時隔離治療,患兒用過的衣被、玩具要嚴格進行清洗消毒,以防止擴大傳染,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期專家:封東進,男,副主任醫師,徐州市兒童消化組副組長,徐州市消化內鏡委員會委員。1995年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兒科學系。畢業后一直從事小兒內科臨床工作,2002年至浙江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進修小兒消化專業,回院后組建小兒消化專業組。
技術擅長:熟練掌握消化道異物鉗取技術,對胃鏡診斷各種上消化道疾病、C13篩查兒童HP感染的診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治療小兒消化系統多發病、常見病的診治方面,技術精湛。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