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醫附三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唐采白從醫近30年來,經歷了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階段,深刻體會到消化內鏡技術為診斷治療疾病帶來的便捷、精準。她說,消化內鏡的發明與創新,使醫生對消化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進入了嶄新的境地,許多病人從此免除“剖腹手術與探查”的痛苦和風險,可謂---“兵不血刃擒病魔”,許多疾病,可首選內鏡方法進行診療。
靈活應用多種內鏡檢查方法--早期發現細微病變
胃腸鏡等內鏡能夠直接對消化道黏膜進行觀察,但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色素內鏡和放大內鏡等方法使內鏡的診斷能力如虎添翼。色素內鏡是指通過各種途徑應用特殊染料對胃腸道粘膜進行染色,使病變部位與周圍結構對比增強,輪廓更加清晰;放大內鏡可使醫師觀察到消化道黏膜微細結構改變并指導活檢,使癌前病變的早期發現成為可能。
徐醫附三院常規開展這些檢查,提高了內鏡診斷消化道腫瘤、Barrett食管、腸上皮化生、結腸息肉及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診斷水平。
ERCP技術--人性化的膽胰疾病微創治療。
ERCP不僅能診斷胰膽疾病,也是目前治療胰膽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進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內鏡下膽管結存取出術、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和內鏡下膽汁內引流術等。采用該方法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如:十二指腸乳頭嵌頓結石、 膽總管結石、 肝總管結石、 手術后膽管殘留結石、 膽囊切除術后膽管結石、 乳頭壺腹部結石嵌頓致膽源性胰腺炎、 膽道結石伴化膿性膽管炎,良惡性病變引起的阻塞性黃疸等。
唐采白主任率先在徐州開展ERCP技術,并因此曾榮獲市醫療新技術引進獎。目前徐醫附三院消化科已與影像科、普外科形成了一個治療膽胰疾病的團隊,ERCP技術成為該院的醫療特色。
膠囊內鏡--攝制胃腸道的紀錄片
一位病人將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吞服下去,過了不久,醫生就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全面了解受檢者的整個消化道情況,從而對其病情做出準確診斷…… 這個看似有點科幻色彩的內鏡治療技術,已成為現實并應用于臨床實踐。“膠囊內鏡”全稱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具有檢查方便、無創傷、無導線、無痛苦、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等優點。
徐醫附三院在徐州率先引進了膠囊內鏡檢查設備,為許多不明原因腹痛、腹瀉、消瘦、貧血的病人查到了病因如:小腸淋巴瘤、克羅恩病、腸息肉病等,使其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本期專家:唐采白,徐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徐州市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消化病診療、消化內鏡診治療的臨床研究工作。曾獲省級、市級科研成果獎5項,參加編寫專著2部,發表論著20余篇。目前主持江蘇省教育廳及徐州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各1項。曾榮獲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所在消化科榮獲徐州市政府授予的先進集體稱號。
技術擅長:消化道早期癌的診斷和經內鏡微創治療、消化道良性腫瘤(息肉、黏膜下腫瘤)的內鏡下微創治療、膽胰疾病的內鏡下微創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周二上午
專家咨詢熱線:0516-85707122;83638506;83638507;83638529;83638508
醫院地址:徐州市復興南路388號(原鐵路醫院) 乘車線路:乘公交車36、49、58、601、602、605、608、611、專線1路到徐醫附三院站,或乘2、70路到鐵路分局站下車即可。